绵绵上钓矶,漠漠拥闲扉。
石面风梳发,垣根雨濯衣。
不将凡卉杂,还与俗尘违。
谢砌曾成咏,深严近紫微。
绵绵上钓矶,漠漠拥闲扉。
石面风梳发,垣根雨濯衣。
不将凡卉杂,还与俗尘违。
谢砌曾成咏,深严近紫微。
这首诗描绘了苔藓生长的独特景象和环境,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哲学意味。
首句“绵绵上钓矶,漠漠拥闲扉”以“绵绵”形容苔藓的蔓延生长,仿佛是大自然的细语,静静地覆盖在钓矶之上;“漠漠”则描绘出苔藓覆盖的范围之广,如同一层淡淡的雾气,轻轻拥抱着闲静的门扉。这两句通过视觉形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接着,“石面风梳发,垣根雨濯衣”进一步展现了苔藓与自然界的互动。风轻拂过石面,似乎为苔藓梳理着“头发”,雨滴沿着墙根滑落,仿佛在为苔藓洗涤着衣物。这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苔藓以生命,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不将凡卉杂,还与俗尘违”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苔藓独特性的赞美。在众多平凡的花卉中,苔藓保持着自己的特色,与世俗的尘埃保持着距离,展现出一种超脱与纯净。
最后,“谢砌曾成咏,深严近紫微”引用了谢灵运的典故,暗示苔藓虽处深严之地,却能像古代文人墨客一样留下传世之作,接近权力中心,象征着苔藓虽小,却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苔藓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蕴含了对生命独特性和价值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微妙关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