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双成一妙,历历韵风篁。
清露鹤声远,碧云仙吹长。
气侵银项湿,膏胤漆瓢香。
曲罢不知处,巫山空夕阳。
董双成一妙,历历韵风篁。
清露鹤声远,碧云仙吹长。
气侵银项湿,膏胤漆瓢香。
曲罢不知处,巫山空夕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名为《笙》。诗中的“董双成一妙,历历韵风篁”描绘了古筝(一种古老的弦乐器)演奏出的美妙旋律,每一个音节都充满了韵味,仿佛能够感受到古人吹奏笙时的那种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
“清露鹤声远,碧云仙吹长”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清晨的露水与高飞大鹤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与那飘逸的碧云和悠长的笙声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片超然物外的意境。
“气侵银项湿,膏胤漆瓢香”中的“气侵银项湿”可能指的是笙演奏时,吹奏者嘴唇与笙边的接触,使得笙身微微受潮,而“膏胤漆瓢香”则是对笙上涂有漆料并散发出特有的香气的描写。
“曲罢不知处,巫山空夕阳”表达了诗人在演奏结束后,对周围环境的迷茫与不确定感。巫山作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境,此处用来形容那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乐器、声音、自然景观及人文情怀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细致表达。
移席东园就看花,花前起坐即喧哗。
却因送别成嘉集,不用寻芳感物华。
渐有绿阴看系马,岂无银汉待乘槎。
共君秉烛须今夕,最喜西邻酒易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