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心与天同,悯此世道阨。
周流寰宇间,所遇恒不获。
驾言入蔡境,又复离楚泽。
驱车莽何之,一水漫相隔。
遥遥风浪惊,隐隐岐路迫。
田中偶耕者,矫若云际翮。
愿从一问途,胡不见指画。
由来避世人,浪笑远行客。
孰知帝降衷,本负天下责。
隐显亦何心,士贵识所择。
兹事已千载,悠悠想风格。
乔木入望青,寒日照川白。
景物馀画图,得失著简策。
再拜先师容,摩挲古辕軏。
欲赋问津篇,抚卷空啧啧。
圣心与天同,悯此世道阨。
周流寰宇间,所遇恒不获。
驾言入蔡境,又复离楚泽。
驱车莽何之,一水漫相隔。
遥遥风浪惊,隐隐岐路迫。
田中偶耕者,矫若云际翮。
愿从一问途,胡不见指画。
由来避世人,浪笑远行客。
孰知帝降衷,本负天下责。
隐显亦何心,士贵识所择。
兹事已千载,悠悠想风格。
乔木入望青,寒日照川白。
景物馀画图,得失著简策。
再拜先师容,摩挲古辕軏。
欲赋问津篇,抚卷空啧啧。
这首明代程敏政的《问津图》描绘了诗人对世间困厄的深深忧虑。开篇以"圣心与天同,悯此世道阨"表达出其高尚的胸怀和对社会疾苦的同情。接下来通过"周流寰宇间,所遇恒不获",展现了诗人遍历各地却常感不得其所的境遇。
诗中驾车进入蔡境和离开楚泽的描述,象征着旅程的艰辛与迷茫,"一水漫相隔"则暗示了阻碍与困惑。"遥遥风浪惊,隐隐岐路迫"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险恶和选择的艰难。诗人偶遇田间耕者,希望能得到指引,但对方的沉默让他深感"胡不见指画"的无奈。
诗人反思,那些避世之人嘲笑远行者,却不知真正的责任在于帝王和士人。他强调"隐显亦何心,士贵识所择",表明士人的价值在于明辨是非,选择担当。最后,诗人面对自然景色,感慨万千,"乔木入望青,寒日照川白",将美景与历史的沧桑联系起来,"景物馀画图,得失著简策",寓言般地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在诗的结尾,诗人向先师致敬,并表示想要写下"问津篇"的决心,然而翻阅典籍,只能发出"抚卷空啧啧"的感慨,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深感叹。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体现了程敏政作为明朝文人的独特见解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