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上颓垣何代城,当年庸水此经营。
志乘已觉传疑信,故老那能悉指名。
渠上颓垣何代城,当年庸水此经营。
志乘已觉传疑信,故老那能悉指名。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弘历所作的《过安河杂咏》中的第三首。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渠上颓垣何代城”,描绘了一幅破败城墙的景象,让人不禁联想到历史的沧桑与变迁。这颓垣可能是某个时代的城池遗迹,随着时间的流逝,它逐渐衰败,只剩下断壁残垣,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接着,“当年庸水此经营”一句,将读者的思绪拉回到过去,暗示这里曾有人在此地进行某种活动或建设,可能与水利、军事或生活有关。庸水,可能是指某条河流或水道,与之相关联的活动为诗中增添了一抹生动的历史气息。
“志乘已觉传疑信”,表明历史记载中关于这个地方的信息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充满了疑问和不确定性。志乘,指的是地方志书,是记录一个地区历史、地理、文化等信息的书籍。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细节可能会被遗忘或误解,留下待解之谜。
最后,“故老那能悉指名”表达了对那些经历过这里的老人们的敬意与感慨。他们或许能提供一些关于这个地方的珍贵记忆或故事,但这些记忆也可能随着他们的离去而消失,无法完全复原。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以及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的深刻思考。通过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历史的尊重与敬畏,以及对人类文明发展脉络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