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语花边听。正商量个侬归计,矮鬟肩并。
话到明朝销魂处,数点啼珠偷迸。
更不管舞衫红沁。
小院沈沈春如海,便缃桃落尽无人问。
心上有,别离恨。明珰莫负年时赠。
怎忘他弄娇体态,倚愁情性。
纵倩张郎偷春笔,写出眉痕一寸。
也难写相思一寸。
回首秦楼箫声杳,算兰堂未抵蓬山近。
应寄个,紫鸾信。
软语花边听。正商量个侬归计,矮鬟肩并。
话到明朝销魂处,数点啼珠偷迸。
更不管舞衫红沁。
小院沈沈春如海,便缃桃落尽无人问。
心上有,别离恨。明珰莫负年时赠。
怎忘他弄娇体态,倚愁情性。
纵倩张郎偷春笔,写出眉痕一寸。
也难写相思一寸。
回首秦楼箫声杳,算兰堂未抵蓬山近。
应寄个,紫鸾信。
这首《金缕曲》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易顺鼎所作,词中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幅闺中女子与情人离别的场景。开篇“软语花边听”,通过轻柔的话语和花香氛围,展现出女子的娇媚与亲密。接下来,“商量个侬归计”暗示了离别的主题,矮鬟并肩的画面更显温馨。
“话到明朝销魂处,数点啼珠偷迸”描绘了女子在谈论离别时忍不住流下泪水,情感深沉而动人。“小院沈沈春如海”则以春天的广阔无垠反衬内心的孤独与别离之痛。“便缃桃落尽无人问”进一步强调了女子的寂寞,即使桃花凋零也无人关心。
“心上有,别离恨”直抒胸臆,表达出女子对离别的深深哀愁。下片“明珰莫负年时赠”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情人的叮嘱。“怎忘他弄娇体态,倚愁情性”回忆起情人的温柔与忧郁,词人试图用文字来捕捉这份情感,但“纵倩张郎偷春笔,写出眉痕一寸。也难写相思一寸”说明文字难以完全传达相思之情。
结尾“回首秦楼箫声杳,算兰堂未抵蓬山近”借典故表达距离遥远,秦楼的箫声已远去,即使身处华美的兰堂,也比不上心中的蓬莱仙境。“应寄个,紫鸾信”则寄托了女子期待通过书信传递相思之情的愿望,深化了离别的主题。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和深情的倾诉,展现了离别时女子的内心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