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刹余香火,回环水抱门。
窗虚摇竹影,碑断蚀苔痕。
地僻行人少,林深宿鸟喧。
前溪明月上,一磬定孤村。
古刹余香火,回环水抱门。
窗虚摇竹影,碑断蚀苔痕。
地僻行人少,林深宿鸟喧。
前溪明月上,一磬定孤村。
这首清代诗人曹信贤的《灵水庵》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古老的山寺景象。首句“古刹余香火”,点出寺庙虽在岁月长河中,但仍保留着香火气息,显示出其历史底蕴和宗教活动的痕迹。接下来的“回环水抱门”则通过流水环绕的方式,展现了庵堂的地理位置,仿佛被自然环抱,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祥和。
“窗虚摇竹影”描绘了僧房窗户半开,竹影婆娑,动静结合,富有禅意。而“碑断蚀苔痕”则暗示着岁月的流逝,石碑上的文字已模糊不清,只有青苔见证了时光的痕迹。
“地僻行人少,林深宿鸟喧”进一步刻画了环境的幽深和人迹罕至,只有鸟儿在林中鸣叫,显得格外热闹。最后一句“前溪明月上,一磬定孤村”,以月升前溪和寺庙晚钟(一磬)声响起,渲染出一种孤寂而静谧的乡村夜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灵水庵的环境风貌,流露出对古朴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洪波浩浪,澄湛源流遂。
此处隐神龟,敢吸尽、西江大水。
任眠任睡,喘息几曾闻,能服气,会吞霞,自在长游戏。
异光殊彩。迸出真祥瑞。
火焰正炎炎,便走在、当中取利。
任烧任烙,旋旋聚清凉,能曳尾,会摇头,独上白莲蕊。
论修行,翁唤住,人须要开张。推密妙,玄里细消详。
默真功永固,淳厚,实行堪当。
中宝,花馥郁,上下似银霜。
望哲觑,中一点,便是明光。谁会、白黑青,赤兼黄。
脉俱通九转,搬运、透出昆罔。
头看,前琼蕊,合此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