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定谁成,庄周与净名。
劳哉秦外趣,甚矣颍阳清。
并舍披衣去,行桥拄杖声。
遥知园列树,新好看初荣。
古道定谁成,庄周与净名。
劳哉秦外趣,甚矣颍阳清。
并舍披衣去,行桥拄杖声。
遥知园列树,新好看初荣。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的《次韵昌甫(其三)》。诗中运用了庄周和净名这两个古代哲学家的名字,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氛围。诗人在古道上漫步,与自然和谐共处,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古道定谁成,庄周与净名。” 开篇即以庄周和净名两位哲学家为引子,暗示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古道象征着历史的长河,而庄周与净名则代表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劳哉秦外趣,甚矣颍阳清。” 这两句通过对比秦地的繁忙与颍阳的清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秦地代表了繁华与忙碌,而颍阳则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清雅。
“并舍披衣去,行桥拄杖声。” 描述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古道上行走的情景,披衣而去,拄杖之声回响,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
“遥知园列树,新好看初荣。” 最后两句展望远方,想象着园中排列的树木在初春时节展现出的新绿,预示着生机勃勃的春天即将到来,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和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冯茂烟光连破额,南来两祖对丛林。
曈曈佛日悬双顶,冉冉慈云落片阴。
才说有南终有北,何须无物并无心。
渡芦若问真衣钵,云在溪流月在岑。
讲经台畔水淙淙,有客乘春觅旧踪。
山带半随青嶂绕,螺鬟长倩白云封。
笔点石幢题露叶,厨分香积剪春茸。
自怜亦是攒眉者,却向溪桥曳短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