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无声兮情逾倍,琴无弦兮意弥在。
天地同和有真宰,形声何为迭相待。
乐无声兮情逾倍,琴无弦兮意弥在。
天地同和有真宰,形声何为迭相待。
这首诗《无弦琴赋附歌》由唐代诗人张随所作,通过对“无弦琴”的描绘,表达了深邃的哲理与情感的交融。
首句“乐无声兮情逾倍”,以“无乐”之境引出“情逾倍”的感慨,暗示了音乐与情感之间的微妙关系,即使没有声音,情感却更加浓厚。接着,“琴无弦兮意弥在”,进一步强调了“无弦”之琴虽无实际的音符,但其蕴含的意义和意境却更加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艺术本质的深刻理解。
“天地同和有真宰”,将自然界的和谐与宇宙的真理联系起来,暗示了万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秩序和平衡,这种秩序并非人为创造,而是宇宙本身(真宰)的体现。最后,“形声何为迭相待”,则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形体与声音为何会交替出现?这不仅是对音乐现象的思考,更是对世间万物存在方式的探索,引导读者思考自然规律与生命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无弦琴”的意象,探讨了音乐、情感、自然与宇宙真理之间的深层联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艺术与存在的独特见解。
人生无如食禄好,何似逄萌挂冠早。
山林朝市将无同,英雄不向尘中老。
闻君拂衣归故林,往事欲说谁知心。
一代文章尘土梦,百年富贵浮云阴。
君今住近青原下,庭竹窗梅绝潇洒。
几回清夜梦故人,故人天上骑骢马。
丹心仰天寒水清,白发照镜秋霜明。
晓圃锄云种苍玉,春山斸雨寻黄精。
瓜田新得东陵种,襟期还与东陵共。
门前宾客从去来,但令玄鹤司迎送。
我不识君心烦劳,满前出处君独高。
侧身西望长叹息,悬崖老树风萧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