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菰蒲作雨声,水天一色晚来清。
新芙绰约残荷褪,静俯回栏怯眼明。
风过菰蒲作雨声,水天一色晚来清。
新芙绰约残荷褪,静俯回栏怯眼明。
这首诗描绘了九月四日傍晚时分,李庄一处景致的宁静与美丽。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以及在特定时间下景物所呈现的独特韵味。
首句“风过菰蒲作雨声”,巧妙地运用了拟声词“雨声”,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风吹过菰蒲时发出的声音,仿佛是细雨轻拂,营造了一种清新、湿润的氛围。菰蒲,即茭白和芦苇,是江南水乡常见的植物,其生长于水边,随风摇曳,与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次句“水天一色晚来清”,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视野,将水面与天空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景象。傍晚时分,光线柔和,水面上反射出天空的颜色,使得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和谐的色调之中,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平静与安宁。
后两句“新芙绰约残荷褪,静俯回栏怯眼明”,则将焦点转向了具体的植物——荷花。新芙指的是盛开的荷花,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姿态绰约,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美好。而残荷则是指已经凋谢的荷花,它们褪去了鲜艳的颜色,静静地俯卧在水面上,与新生的花朵形成对比,暗示着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与循环更替。同时,“怯眼明”这一细节,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荷花以情感,表现了它们在面对新生时的微妙心理状态,既是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也是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的敏感感知和深刻理解,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对时间流转的哲思。
性癖多幽事,尤于爱月偏。
远从天际待,迟至夜深眠。
方恨冰轮缺,俄欣玉镜圆。
且哦丹桂下,未傍大槐边。
快欲骑鲸去,轻如化蝶然。
徘徊惜馀景,窗下映陈编。
李下虽云僻,行人冷处看。
彼方垂美实,渠可整巍冠。
才见花初缟,俄惊核可钻。
吾宁垫雨过,君欲切云难。
莺集枝多折,螬侵颗半残。
谁令服章甫,拘束畏傍观。
君子防微谨,嫌疑远未然。
从来纳履处,不傍种瓜田。
樊圃芸初熟,耕畦瓞已绵。
黄台虽可摘,东郭未尝穿。
尾虎惩危道,挥蝇慕昔贤。
浪云择地蹈,濡血在山前。
□□□琴癖,渊明独不然。
所藏聊备物,欲拊更无弦。
焦尾珍无价,朱丝绝有年。
曾参徽外趣,肯向谱中传。
抱在王门下,弹于日影边。
两生为巧累,益见此翁贤。
小径通车辙,全家隐薜萝。
俗人望崖返,长者及门多。
往往知蜗舍,时时叩雀罗。
鸡栖伯厚去,犊驾太丘过。
骥尾聊同托,骊驹且莫歌。
平生疑泄柳,不纳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