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无为代,崎岖访道行。
凤笙喧涧溜,云罕绕山坰。
壁削千崖峻,溪回万乘轻。
孤峰类员峤,连岭若层城。
理自窈冥契,神从静默生。
去形遗耳目,忘物废将迎。
雾捲烟扉湿,云开石屋明。
林昏天欲晓,苔滑雨初晴。
愿从轩皇驭,斋心问广成。
闻道无为代,崎岖访道行。
凤笙喧涧溜,云罕绕山坰。
壁削千崖峻,溪回万乘轻。
孤峰类员峤,连岭若层城。
理自窈冥契,神从静默生。
去形遗耳目,忘物废将迎。
雾捲烟扉湿,云开石屋明。
林昏天欲晓,苔滑雨初晴。
愿从轩皇驭,斋心问广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崆峒山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感悟。首句“闻道无为代,崎岖访道行”便已点明主题,透露出一种追求精神境界的虔诚与决心。接下来,“凤笙喧涧溜,云罕绕山坰”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山中清幽而神秘的氛围,仿佛仙乐飘渺,云彩缭绕,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壁削千崖峻,溪回万乘轻”则通过峭壁与溪流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山势的险峻与环境的宁静,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接着,“孤峰类员峤,连岭若层城”以类比的手法,将山峰与传说中的仙境相联系,增强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和想象空间。
“理自窈冥契,神从静默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道的深刻领悟,以及在静默中寻找心灵寄托的追求。“去形遗耳目,忘物废将迎”则是对超脱世俗、心无旁骛心境的直接抒发,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越的渴望。
“雾捲烟扉湿,云开石屋明”描绘了山中天气变化的瞬间,雾气散去,云层打开,石屋沐浴在明亮之中,这一场景既具视觉冲击力,也象征着心灵的豁然开朗。最后,“林昏天欲晓,苔滑雨初晴”以黎明前的朦胧景象收尾,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也寓意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充满了哲思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