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条初变绿,春野忽飞霜。
田妇搔蓬首,冰蚕绝茧肠。
名翚依麦雊,戴胜绕枝翔。
不见罗敷骑,金钩自挂墙。
柔条初变绿,春野忽飞霜。
田妇搔蓬首,冰蚕绝茧肠。
名翚依麦雊,戴胜绕枝翔。
不见罗敷骑,金钩自挂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伤桑》,描绘了春天里桑树生长与变化的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人间疾苦。首句“柔条初变绿”写出了桑树枝条在春风中由枯黄转为嫩绿的生机,然而紧接着的“春野忽飞霜”则以“飞霜”暗喻突如其来的寒意,暗示了农民们可能遭遇的早春寒害。
“田妇搔蓬首”通过农妇的动作,表现出她们因天气突变而手忙脚乱,担忧作物受损的焦虑。“冰蚕绝茧肠”进一步比喻蚕丝生产受阻,如同冰冻的蚕无法吐丝结茧,暗示了蚕农的经济损失。接下来,“名翚依麦雊,戴胜绕枝翔”描绘了鸟儿在麦田中飞翔,与农人的困苦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最后两句“不见罗敷骑,金钩自挂墙”,罗敷是古代美女的代称,这里借指丰收的希望。诗人以罗敷未见,暗示了农事的不如人意,而“金钩自挂墙”则形象地描绘了农具闲置,无人使用的凄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深同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变化,同时寓言式的表达方式揭示了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艰辛和无奈,具有深厚的民生关怀。
春风驱我出,骑马到江头。
出门日已暮,独游无献酬。
江山多景物,春色满汀洲。
隔岸花绕屋,斜阳明戍楼。
人家渐成聚,炊烟天际浮。
日落雾亦起,群山定在不。
江柳故撩人,萦帽不肯休。
风流乃如此,一笑忘百忧。
随行亦有酒,无地可迟留。
聊写我心耳,长歌思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