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其五》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其五》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斫地烧畬旋旋开,豆花麻荚更菘栽。

荒山半寸无遗土,田父何曾一饱来。

(0)
注释
斫地:砍伐土地。
烧畬:烧掉杂草以准备耕种。
旋旋:迅速。
豆花:一种豆科植物,可食用。
麻荚:芝麻的果实。
菘:白菜的一种。
荒山:无人打理的山地。
遗土:剩余的土壤。
田父:农夫。
一饱:吃饱。
翻译
砍伐土地烧掉杂草,迅速开辟出新的田地,种上豆花、麻荚和菘菜。
荒芜的山上几乎连寸土都不剩,农夫们何时才能真正吃饱。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农村春日劳作景象的诗,通过对田间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斫地烧畬旋旋开"表明农事已开始,土地被翻耕,准备播种。"豆花麻荚更菘栽"则描绘春天作物的生长景象,其中“豆花”指的是豆类植物开花,“麻荚”是指向日葵或其他种子可食用的花卉,而“菘栽”可能是指种植菠菜等蔬菜。这些细节充分体现了农事的繁忙和生机勃勃。

然而,紧接着的是"荒山半寸无遗土"一句,这里所说的“荒山”可能并非真正荒凉,而是由于开垦严重导致山地被剥夺其自然覆盖,从而显得荒凉。"半寸无遗土"意味着几乎每一块土地都被利用起来,没有任何空间被浪费,这也反映了当时人口压力和对土地资源需求的紧迫。

最后,"田父何曾一饱来"则是诗人对于农民生活困境的感慨。这里的“田父”指的是耕种之人,即农民。“何曾一饱来”表达了农民长久以来都未能吃到一个饱腹饭的艰辛状况,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的贫困和农民生活的窘迫。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田间劳作景象,更深刻地揭示了农业社会中土地资源的紧张和农民群体的艰难生存状态,体现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登秦驻山

此地曾经驻跸来,秦皇遗迹尚崔嵬。

采穷沧海无灵药,归到骊山有劫灰。

万里黑风迷鬼国,一杯弱水隔蓬莱。

诗人吊古应多思,落日高丘首重回。

(0)

泊江上

卸帆今夜泊洲渚,飒飒凉风起绿蘋。

月底扣舷惊水鸟,船头打鼓赛江神。

青青芳草悲游子,落落浮云识故人。

我亦少年淹泊旅,聊将浊酒慰情亲。

(0)

夜宿吴中承天寺

因过城北寺,似与世相违。

疏雨生秋思,微云漏月辉。

鹤惊林外磬,萤点竹间衣。

悦悟谈玄旨,萧条共掩扉。

(0)

从军八首·其五

去年灭龟兹,今年斩楼兰。

不忧道里远,但念衣裳单。

北风卷沙雪,凄凄日夜寒。

安边在今日,焉敢辞苦难。

(0)

出自蓟北门行

出自蓟北门,遥望瀚海隅。

黄沙落寒雁,衰草号雄狐。

河水血成冰,土冢碑当涂。

乃知古战场,本是贤王都。

武皇昔按剑,一怒万骨枯。

半夜下兵帖,六郡皆欢呼。

将军各上马,百道追匈奴。

羊马满大野,万帐收穹庐。

英英长平侯,六骡走单于。

至今青史上,犹壮武刚车。

(0)

送秦文仲博士还三沙

东望大瀛海,影落扶桑弓。

三洲直如矢,正射三山中。

三山负晓日,晓日波浪红。

仙人不骑鹤,所适多御风。

秦君家三洲,长与仙人通。

即之不可见,忽尔能相面。

翩翩头上巾,举举尘中扇。

高谈清溽暑,知子不贫贱。

闲居寡良俦,有酒不自荐。

此日亦足醉,况得邦之彦。

小醉须解酲,大醉不用醒。

平生慎许可,只有一刘伶。

太湖三万顷,七十二峰青。

颇贻山水秀,闭门修酒经。

白云生砚石,疏雨洒窗棂。

子上三洲去,手杯犹未停。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