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烟登奇崖,飞步历危磴。
不图城郭中,而能具幽胜。
当轩绿万重,入户云气迸。
罨画垂长萝,石瘦松不劲。
木棉老作花,淩晨坠苔径。
亲串时过从,屐齿时相应。
远峰如佳人,靓服天为镜。
明妆翠欲浮,轻黛遥堪赠。
佳人与良朋,废一则两病。
我来几何时,胜事乃能并。
老僧世外情,深夜一声磬。
孽烟登奇崖,飞步历危磴。
不图城郭中,而能具幽胜。
当轩绿万重,入户云气迸。
罨画垂长萝,石瘦松不劲。
木棉老作花,淩晨坠苔径。
亲串时过从,屐齿时相应。
远峰如佳人,靓服天为镜。
明妆翠欲浮,轻黛遥堪赠。
佳人与良朋,废一则两病。
我来几何时,胜事乃能并。
老僧世外情,深夜一声磬。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在城市中的隐逸之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感的交融。开篇“孽烟登奇崖,飞步历危磴”以动态的登山场景起笔,营造出一种探险的氛围,随后“不图城郭中,而能具幽胜”转折,揭示了在繁华都市中也能找到静谧与美的惊喜。
接着,“当轩绿万重,入户云气迸”描绘了居所周围的绿色环绕与云雾缭绕的景象,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罨画垂长萝,石瘦松不劲”则通过植物的生长状态,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自然与野趣。“木棉老作花,淩晨坠苔径”一句,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变化巧妙结合,赋予了画面以生命感。
“亲串时过从,屐齿时相应”表现了与朋友相聚的欢愉,以及共同探索自然的乐趣。“远峰如佳人,靓服天为镜”运用比喻,将远处的山峰比作佳人,天空作为她的镜子,既展现了山色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明妆翠欲浮,轻黛遥堪赠”则是对山色的进一步赞美,仿佛山色如同女子的装扮,清新欲滴,令人赏心悦目。
最后,“佳人与良朋,废一则两病。我来几何时,胜事乃能并”表达了与好友相聚的快乐与珍贵,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老僧世外情,深夜一声磬”则以僧人的存在,象征着超脱世俗的智慧与内心的平静,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禅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九曲青溪,千年陈迹,往事不堪依据。
老我重来,海乾石烂,那复断碑残础。
应讶野王当日,三弄罢、乍无语。□□□。
高牙大纛船如屋,又少甚笙歌,翠云箫鼓。
流恨入寒筝,离合君臣良苦。
花落几春□,无此一番风雨。
是何人、尚秦淮门馆,柳桥荷浦。
青山四面画图张,溪流月下鸣汤汤。
山之下兮水之旁,有人结茅作书堂。
诵声洒洒流琳琅,使我一听乐洋洋。
应问谁为师匠良,风流相种如龚郎。
天孙付以锦绣肠,一挥十纸烂成章。
上与奎宿争光芒,器成未售此焉藏。
吁嗟无地堪翱翔,尘缨自濯歌沧浪。
床头金尽羞悭囊,山鬼吹灯夜恓惶。
蚊雷聚噪肆颉颃,仗剑起舞涕泗滂。
劝君停剑无庸伤,时平贤路如康庄。
鸾凤引喙鸣高岗,时危此道隘且荒。
横宝在道暗无光,运行如此休慨慷。
男儿立身当自强,精金须经百鍊刚。
膜外荣枯等秕糠,惟忠惟孝不可忘。
请君倾耳听柏梁,谓余不信来对床。
谁为尧舜徒,孔子而已矣。
人皆是尧舜,未必知孔子。
伯夷不辱身,柳下援而止。
孔子尚有言,我则异于是。
兼爱为无父,排斥固其理。
孔墨必相用,自古宁有此。
退之嘲鲁连,顾未知之耳。
如何蔽于斯,独有见于彼。
凡人工自私,翟也信奇伟。
惜乎不见正,遂与中庸诡。
退之醇孟轲,而駮荀杨氏。
至其趣舍间,亦又蔽于己。
化而不自知,此语孰云俚。
咏言以自警,吾诗非好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