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望不极,望望雨中灭。
云送近山来,风吹微雨歇。
前村树若荠,远溆洲如月。
林花红欲然,涧草香逾烈。
蝶翻閒过幔,鸟鸣偏近辙。
旁瞩万象妍,遐视千里豁。
何异乐游原,矧乃清和节。
不惮冲泥行,泠然清兴发。
寄辞宦游人,随地可怡悦。
岱山望不极,望望雨中灭。
云送近山来,风吹微雨歇。
前村树若荠,远溆洲如月。
林花红欲然,涧草香逾烈。
蝶翻閒过幔,鸟鸣偏近辙。
旁瞩万象妍,遐视千里豁。
何异乐游原,矧乃清和节。
不惮冲泥行,泠然清兴发。
寄辞宦游人,随地可怡悦。
此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岱山之巅,眺望雨中的壮丽景象。首句“岱山望不极”便已勾勒出山势的雄伟与视野的辽阔。接着,“望望雨中灭”则将视线拉入雨幕之中,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云送近山来,风吹微雨歇”,诗人细腻地捕捉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云雾缭绕,山影渐现,雨丝轻柔,风起云散,展现了大自然的动态美。接下来的“前村树若荠,远溆洲如月”,运用比喻手法,将远处的村落比作荠菜,洲岛比作明月,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远方的景致,既展现了空间的深远,又赋予了画面以诗意的美感。
“林花红欲然,涧草香逾烈”,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红花似火,香气扑鼻,不仅视觉上色彩丰富,嗅觉上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蝴蝶在花间飞舞,鸟儿在枝头鸣叫,这些细节描绘了春天的热闹与生机,同时也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旁瞩万象妍,遐视千里豁”,诗人从局部到整体,从近处到远处,展现了对自然景观的全面欣赏,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何异乐游原,矧乃清和节”,将眼前的景色与古代名胜乐游原相提并论,强调了春日的美好时光,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转与自然的永恒。
最后,“不惮冲泥行,泠然清兴发”,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追求自然之美的精神,以及由此引发的清新脱俗的兴致。全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