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赴海奔,形胜此中存。
潮汐浮元气,金汤峙国门。
亭秋叶尽落,江曙景逾昏。
厌听城笳起,边愁入梦魂。
双流赴海奔,形胜此中存。
潮汐浮元气,金汤峙国门。
亭秋叶尽落,江曙景逾昏。
厌听城笳起,边愁入梦魂。
这首诗描绘了天津的壮丽景色与浓厚的边塞氛围。诗人严嵩以天津的地理优势为背景,通过“双流赴海奔”开篇,形象地展现了河流汇聚奔向大海的壮观景象,暗示天津作为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接着,“形胜此中存”点明天津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潮汐浮元气,金汤峙国门”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潮汐象征着自然力量的循环不息,金汤则代表坚固的防御工事,国门则是国家的象征,这两句描绘了天津作为国防重镇的雄伟气势。
“亭秋叶尽落,江曙景逾昏”描绘了一幅秋日清晨的景象,亭台楼阁在落叶满地的秋天显得格外静谧,江面在黎明时分反而显得更加昏暗,这种反差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最后,“厌听城笳起,边愁入梦魂”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感慨。城笳是边塞特有的音乐,每当响起,便能触动人心,引发对远方边疆的思念和忧虑,甚至让人的梦境都充满了边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天津地理环境、自然景观以及边塞生活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和对边防安全的深切关注。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