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底其治,钦哉惟刑。在疑而宥,罔察为明。
爱怒弗肆,孰为重轻。毋一弗辜,惟典之平。
前世理官,倚法以刻。匪彼为仇,盖曰任职。
今之蔽狱,务正其辟。鉴于前人,繄我仁德。
皇德在仁,寖而成风。公侯卿士,靡不率从。
麛卵萌生,咸保厥终。不鄙不夭,乐哉融融。
皇底其治,钦哉惟刑。在疑而宥,罔察为明。
爱怒弗肆,孰为重轻。毋一弗辜,惟典之平。
前世理官,倚法以刻。匪彼为仇,盖曰任职。
今之蔽狱,务正其辟。鉴于前人,繄我仁德。
皇德在仁,寖而成风。公侯卿士,靡不率从。
麛卵萌生,咸保厥终。不鄙不夭,乐哉融融。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君主及其政教。"皇底其治,钦哉惟刑"表明了对皇权的尊崇和法律的严格执行,但同时也强调了在施行刑罚时的慎重与宽容("在疑而宥,罔察为明")。"爱怒弗肆,孰为重轻"则是指君主在决断轻重之罪时应表现出的公正无私。"毋一弗辜,惟典之平"表达了对法律的尊重和追求公平正义。
接下来的几句"前世理官,倚法以刻。匪彼为仇,盖曰任职。 今之蔽狱,务正其辟。鉴于前人,繄我仁德。"反映了对历史上那些严格执法、公正履行职责的官员的赞誉,并强调现今之治应以此为鉴,追求更高标准。
最后几句"皇德在仁,寖而成风。公侯卿士,靡不率从。麛卵萌生,咸保厥终。不鄙不夭,乐哉融融。"则表达了君主以仁德治国的理念,以及这种统治方式能够带来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这首诗通过对君主及其政教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百年过雷雹,谁丧复谁得。
邯郸一枕梦,蜗角两战国。
道人脱世网,便卷百丈席。
分明老胡裔,彷佛眸子碧。
向来数道场,众挽不容释。
金言无自晦,如反衣狐白。
道人笑不答,我心固匪石。
迩来燕雀豪,颇须鹰隼击。
达人有舒卷,大士等喧寂。
何当为众起,孰谓今非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