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岩头甘贽家过夏因缘二颂·其二》
《岩头甘贽家过夏因缘二颂·其二》全文
宋 / 释守卓   形式: 偈颂

针头扎去几人知,妇儿女子莫猜疑。

圣凡命脉果何在,向此须明上上机。

(0)
鉴赏

这首诗以针头之微小,却能穿透事物本质为喻,探讨了圣凡命脉所在,以及如何把握上上之机。诗中蕴含深刻的哲理,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生命与宇宙的奥秘。

“针头扎去几人知”,以针头比喻细微之事,强调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或决定性的力量。它提醒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可能蕴含着重要的启示,不应轻易忽视。

“妇儿女子莫猜疑”,则鼓励人们保持开放和好奇的心态,不要因为身份或地位而对新知识或真理产生怀疑。每个人都有权利和能力去理解并接受更高深的道理,不应受限于性别、年龄等因素。

“圣凡命脉果何在”,提出一个核心问题: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在哪里?这不仅仅是对宗教或哲学层面的追问,也是对个人存在目的的深刻反思。诗人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强调了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和理解。

“向此须明上上机”,最后给出了一种行动的指引——要明确自己的方向,并且要有智慧地去实践。这里的“上上机”可以理解为最佳时机、最高境界或最有效的方法,意味着在追求真理或实现目标时,需要把握好时机,运用正确的策略和方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化的比喻和深刻的提问,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个人成长的方向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把握机会。它不仅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也是一份对自我认知和人生追求的启示。

作者介绍

释守卓
朝代:宋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猜你喜欢

送庐山高斋赴南康监郡时兵火之馀在吴城山开司

公昔骑麟下星渚,前身恐是匡庐君。

孤城遗老穷无告,太守真符喜见分。

彭蠡帆樯明夕照,吴城旌旆拂秋云。

明年春殿论功赏,传奏先将姓字闻。

(0)

和娄所性韵就谢寄汉帖二本之诗

两帖真如白璧双,山灵呵护过沧江。

不知明月生春浦,每怪晴虹贯夜窗。

老去秪留诗卷在,愁来宁受酒杯降。

竹轩近喜多风致,活水栽荷满石缸。

(0)

九月一日寄谢太守

出入侯门五见春,每承分粟济清贫。

托交独喜君知我,临老犹将子累人。

公论几时令捧檄,私恩有日效扶轮。

鱼书一札珍藏在,白发西湖愿卜邻。

(0)

甫里先生故宅是时马县尹葺其庙

太湖三万六千顷,一代高贤独此翁。

故宅有僧茶灶在,荒池无主鸭阑空。

松陵唱和知谁再,茅屋襟期与我同。

最爱长洲马明府,艰危犹自挹高风。

(0)

送夏君美宪使出使回浙

三入军中只布衣,至今颜面带霜威。

中原定乱刘琨老,南粤称臣陆贾归。

走也暮年空感慨,使乎今日有光辉。

乾坤始觉王纲正,夜夜星台拱太微。

(0)

白云上人悼章

八十七翁如古佛,山房只共白云居。

一闻东土传来法,三校西天译后书。

劫火不烧红舍利,冰池重长碧芙蕖。

青城今夜白眉月,似汝招摇出大虚。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