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相期老涧阿,十年身事付沧波。
凭高风雨江山改,乱后登临感慨多。
古戌烽烟残菊短,骚人愁绪一秋过。
松根敲火泉初沸,且傍岩扉共啸歌。
散发相期老涧阿,十年身事付沧波。
凭高风雨江山改,乱后登临感慨多。
古戌烽烟残菊短,骚人愁绪一秋过。
松根敲火泉初沸,且傍岩扉共啸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彭孙贻在登高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沧桑感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首联“散发相期老涧阿,十年身事付沧波。”以“散发”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往十年经历的淡然放下,仿佛将人生的起伏都寄托给了那无尽的江海。这里既有对自然的亲近,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颔联“凭高风雨江山改,乱后登临感慨多。”点明了地点和情境的变化,风雨交加的天气象征着社会的动荡,而江山的改变则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登高望远,内心涌起的是对历史更迭的深深感慨。
颈联“古戌烽烟残菊短,骚人愁绪一秋过。”通过“古戌烽烟”与“残菊”的对比,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自然的凋零,同时也暗喻了诗人的愁绪如同秋天的落叶,无法避免地随时间流逝。这里的“骚人”既指诗人自己,也泛指那些因时代变迁而忧心忡忡的知识分子。
尾联“松根敲火泉初沸,且傍岩扉共啸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在松树根部点燃篝火,泉水开始沸腾,诗人与友人在岩石之门旁放声歌唱。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寻求心灵慰藉、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方式。通过这一场景,诗人表达出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快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反思、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困境中寻找心灵慰藉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