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液池边新浴罢,未央门外乍牵来。
若教立仗丹墀下,恐负平生泛驾才。
太液池边新浴罢,未央门外乍牵来。
若教立仗丹墀下,恐负平生泛驾才。
这首诗描绘了太液池畔一匹刚沐浴过的骏马,被牵至未央门外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马匹的神态与环境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庄重又略带遗憾的氛围。
首句“太液池边新浴罢”,以“新浴罢”三字生动地刻画出马匹经过清洗后的洁净与光鲜,仿佛能感受到水珠在马身上轻轻滑落的清凉感。太液池作为皇家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庄严与美丽为马匹增添了一层神圣的光环。
次句“未央门外乍牵来”,通过“乍”字,展现了牵马人动作的突然性与马匹被引领时的适应过程。未央门作为古代皇宫的重要入口,其庄严与威严暗示着马匹即将面对的不仅是日常的行走,更可能是一系列重要的仪式或任务。
后两句“若教立仗丹墀下,恐负平生泛驾才”,则表达了对马匹才能的惋惜与期待。诗人设想如果这匹马能够站在宫殿的丹墀之下,参与仪仗队列,那么它那非凡的驾驭技巧和勇猛精神或许会被埋没。这里不仅赞美了马匹的才能,也暗含了对人才被忽视或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力的社会现象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匹骏马的日常场景,巧妙地融入了对马匹才能的赞美与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丹墀曾独绎丝纶,御札亲题第一人。
莺喜上迁张笔力,马谙西讨仗威灵。
亚夫金鼓从天降,韩信旌旗背水陈。
耆致尔功还奏阙,图形仍许上麒麟。
黄铜弩牙金错花,银阑线齿如排沙。
上立准度可省括,箭沟三道前直窊。
其度四寸寸五刻,鋈光历历无纤差。
蔡侯出此问谁得,往年客遗来琅琊。
琅琊筑城穿厚壤,既获磨洗争传誇。
莫知岁月孰制作,精妙近世应难加。
发机高下在分刻,今人妄射功仍赊。
愿侯拟之起新法,勿使边兵死似麻。
嵇康性弥懒,曾不废养生。
子姑当妙年,何乃劳其精。
老聃有至论,身孰亲于名。
诗本道情性,不须大厥声。
方闻理平淡,昏晓在渊明。
寝欲来于梦,食欲来于羹。
渊明傥有灵,为子气不平。
其人实傲佚,不喜子缠萦。
吾今敢告子,幸愿少适情。
时能与子饮,莫惜倒瓶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