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闻中台山,上有招提境。
兴来每欲往,俗事不可屏。
今晨登长涂,老步困驰骋。
因之事幽讨,蜡屐聊为整。
崎岖路百折,拄杖穿细岭。
飕飕风乍响,惨惨日将暝。
扶持赖门生,乃始登绝顶。
其居若平地,云生动成景。
山僧倒屣迎,汲泉为烹茗。
共谈出世法,坐对白月影。
朗观心地初,炉薰夜方永。
不待闻晨钟,冷然发深省。
似闻中台山,上有招提境。
兴来每欲往,俗事不可屏。
今晨登长涂,老步困驰骋。
因之事幽讨,蜡屐聊为整。
崎岖路百折,拄杖穿细岭。
飕飕风乍响,惨惨日将暝。
扶持赖门生,乃始登绝顶。
其居若平地,云生动成景。
山僧倒屣迎,汲泉为烹茗。
共谈出世法,坐对白月影。
朗观心地初,炉薰夜方永。
不待闻晨钟,冷然发深省。
这首明代诗人李昱的《登中台山》描绘了作者游历中台山的禅意之旅。首句“似闻中台山,上有招提境”以想象和向往开启,接着“兴来每欲往,俗事不可屏”表达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清静的向往。行至中途,“今晨登长涂,老步困驰骋”,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疲惫。
然而,诗人并未放弃,反而“因之事幽讨,蜡屐聊为整”,带着坚定的决心继续前行。山路崎岖,“崎岖路百折,拄杖穿细岭”,环境的艰难更显心境的坚韧。在风声飒飒、天色渐暗之际,有弟子相扶,“扶持赖门生,乃始登绝顶”,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禅宗的随缘之意。
山顶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其居若平地,云生动成景”,僧人的热情款待也让人感动,“山僧倒屣迎,汲泉为烹茗”。诗人与僧人共论佛法,“共谈出世法,坐对白月影”,在月光下深入禅理,心灵得到了净化。
夜晚的静谧中,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洗涤,“朗观心地初,炉薰夜方永”,禅修的体验深远而持久。最后,诗人并未被晨钟唤醒,而是内心自省,“不待闻晨钟,冷然发深省”,表明他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越外在声响的内在觉醒。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登山过程中的景色变化和心境转变,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生活的向往与体验,以及在自然与人文之间寻求精神寄托的深刻思考。
倾家酿酒三千石,闲愁万斛酒不敌。
今朝醉眼烂岩电,提笔四顾天地窄。
忽然挥扫不自知,风云入怀天借力。
神龙战野昏雾腥,奇鬼摧山太阴黑。
此时驱尽胸中愁,槌床大叫狂堕帻。
吴笺蜀素不快人,付与高堂三丈壁。
太白明无象,皇威未戢戈。
诸侯持节钺,千里控山河。
汉驿双旌度,胡沙七骑过。
惊蓬连雁起,牧马入云多。
不卖卢龙塞,能消瀚海波。
须传出师颂,莫奏式微歌。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乾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