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也如是,白骼树头鱼扇子。
死也如是,泥牛饮乾东涧水。
更待说偈,舜若多神三赤喙。
讨甚巴鼻,丑恶重童无处洗。
径山供尽死款,慈云也不相饶,从来生死不同条。
生也如是,白骼树头鱼扇子。
死也如是,泥牛饮乾东涧水。
更待说偈,舜若多神三赤喙。
讨甚巴鼻,丑恶重童无处洗。
径山供尽死款,慈云也不相饶,从来生死不同条。
这首宋朝释大观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佛教对生死的理解。"生也如是,白骼树头鱼扇子",形象地比喻生命的短暂和脆弱,如同白骨树梢上的鱼扇子,随风摇曳,难以持久。"死也如是,泥牛饮乾东涧水",进一步强调死亡的无常,如同泥牛饮水,一旦干涸,生命之流即止。
"更待说偈,舜若多神三赤喙",暗示佛法中的智慧和教诲,即使如舜这样的贤德之人,也无法改变生死的本质。"讨甚巴鼻,丑恶重童无处洗",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出世间丑恶无法洗涤,生死面前众生平等。
"径山供尽死款,慈云也不相饶",径山是佛教名山,此处意指即使在修行之地,也无法逃避生死的法则。"从来生死不同条",直截了当地揭示了佛教对于生死界限的观念,认为生死并非同一条道路,各有其不可逾越的法则。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沉的禅意,表达了对生死现象的深刻洞察和超脱的态度。
白日左右浮天潢,朝晡影入东西墙。
昔为儿童在阴戏,当时意小觉日长。
东邻侯家吹笙簧,随阴促促移象床。
西邻田舍乏糟糠,就影汲汲舂黄粱。
因思九州四海外,家家只占墙阴内。
莫言墙阴数尺间,老却主人如等闲。
君看眼前光阴促,中心莫学太行山。
送君不复远为心,余亦扁舟湘水阴。
路逐山光何处尽,春随草色向南深。
陈蕃待客应悬榻,宓贱之官独抱琴。
傥见主人论谪宦,尔来空有白头吟。
吾爱白乐天,逸才生自然。
谁谓辞翰器,乃是经纶贤。
歘从浮艳诗,作得典诰篇。
立身百行足,为文六艺全。
清望逸内署,直声惊谏垣。
所刺必有思,所临必可传。
忘形任诗酒,寄傲遍林泉。
所望标文柄,所希持化权。
何期遇訾毁,中道多左迁。
天下皆汲汲,乐天独怡然。
天下皆闷闷,乐天独舍旃。
高吟辞两掖,清啸罢三川。
处世似孤鹤,遗荣同脱蝉。
仕若不得志,可为龟镜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