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艺传黄氏子,独闻相继得名高。
锋铓妙夺金鸡距,纤利精分玉兔毫。
濡染只应亲赋咏,风流不称近方刀。
何妨寄我临池兴,忍使江淹役梦劳。
蒙氏艺传黄氏子,独闻相继得名高。
锋铓妙夺金鸡距,纤利精分玉兔毫。
濡染只应亲赋咏,风流不称近方刀。
何妨寄我临池兴,忍使江淹役梦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所作,名为《寄黄晖处士》。通过细腻的鉴赏,我们可以窥见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情感。
“蒙氏艺传黄氏子”,开篇即点明了两大家族在艺术上的传承与辉煌,黄氏之子更是独树一帜,声名显赫。这两句通过家族的荣耀,映射出个人在艺术上的成就。
“独闻相继得名高”,这里的“独闻”强调了黄氏子弟在艺术上的卓尔不群,他们的名字和成就如同高山流水,传颂而不可及。"相继得名高"则是对他们连续获得荣誉的一种肯定。
“锋铓妙夺金鸡距”,诗人通过对比,将黄氏子弟的艺术才华比喻为锋利无匹的“金鸡距”。在中国文化中,鸡常象征着文采和才华,而“金”则增加了贵重与光彩的意味。"铓"字形容锋锐,意味着他们的作品犹如宝刀,切割得干净利落。
“纤利精分玉兔毫”,这里的“纤利”一词,用来描绘黄氏子弟艺术上的细腻和深入。"精分"则指他们对艺术的把握至为精确,而“玉兔毫”则是比喻他们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如同月亮下美丽的兔毫,既有柔美之感,也蕴含着超凡脱俗。
“濡染只应亲赋咏”,诗人表达了对黄氏子弟艺术才华的深刻理解和欣赏。"濡染"意味着深入而且细腻地体会,"亲赋咏"则是指诗人自己对于他们作品的赞美和吟咏。
“风流不称近方刀”,这一句透露了诗人的某种情感态度。他认为黄氏子弟的艺术才华,不仅仅局限于当下的评判,更是超越时空,难以用寻常的标准去衡量。这里的"近方刀"可能暗喻着那些平庸的评价标准。
“何妨寄我临池兴”,诗人表达了愿意将自己的艺术激情和创作灵感寄托于黄氏子弟之中的心愿。这里的“临池”是指在书画艺术上的一种境界,即能够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忍使江淹役梦劳”,诗人最后表达了不忍心让江淹(可能是另一位文人或黄氏子弟之名)因为他的才华和创作而承受无谓的辛劳。"役梦劳"则意味着在追求艺术高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付出极大的努力乃至于梦想中也无法解脱。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赞美了黄氏子弟的艺术成就,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他们才华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通过对比和隐喻,诗人塑造了一幅高贵、精致而又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
天下浮游人,商多买一半。
南北掷踪横,谁他暂归贯。
游游自觅活,不愁雁户役。
无心念二亲,有意随恶伴。
强处出头来,不须曹主唤。
闻苦即深藏,寻常拟于算。
欲似鸟作群,惊即当头散。
心毒无忠孝,不过浮游汉。
此是五逆贼,打杀何须案。
当官自慵懒,不勤判文案。
寻常打酒醉,每日出逐伴。
衙日唱稽逋,佐史打脊烂。
更兼受取钱,差科放却半。
狂棒百姓死,荒忙怕麦散。
赋敛既不均,曹司即潦乱。
啾唧被人言,御史秉正断。
除名仍解官,告身夺入案。
宅舍不许坐,钱财即分散。
路人见心酸,傍看罪过汉。
一则耻妻儿,二则羞同伴。
无面还本乡,诸州且游观。
小隐蜀江边,重峦尽一川。
山形分断岸,水势尽平田。
嫩碧生栏浅,轻红落砌蔫。
短桥扶竹过,欹路把藤缘。
南巷纤埃隔,东郊远思延。
月庭潜润石,风渚自移船。
滴露蒲光冷,摇波柳翠鲜。
关心每来胜,幸尔必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