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山霭霭通云烟,峭壁嵯峨势分绵。
丹水流衍曲如带,风皱罗纹听管弦。
莺啼花开入禅意,掷笔台前梵呗宣。
遥想当年无遮会,纷纷散落雨花天。
此山霭霭通云烟,峭壁嵯峨势分绵。
丹水流衍曲如带,风皱罗纹听管弦。
莺啼花开入禅意,掷笔台前梵呗宣。
遥想当年无遮会,纷纷散落雨花天。
这首诗描绘了硖石山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山、水、鸟鸣、梵音等自然与人文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一幅静谧而充满禅意的画面。
“此山霭霭通云烟”,开篇即以“霭霭”二字描绘山色朦胧,云雾缭绕,展现出山的神秘与深邃。“峭壁嵯峨势分绵”,接着描述山峰高耸,岩石嶙峋,连绵不绝,展现出山的雄伟与壮观。“丹水流衍曲如带,风皱罗纹听管弦”,诗人以“流衍”形容河水蜿蜒曲折,如同一条红色的丝带;“风皱罗纹”则描绘微风吹过水面,波纹轻荡,仿佛织物上的花纹,同时“听管弦”暗示此处或有音乐演奏,增添了几分雅致与和谐。“莺啼花开入禅意,掷笔台前梵呗宣”,黄莺啼鸣,花朵绽放,似乎融入了禅宗的意境之中;“掷笔台前梵呗宣”则提到古代文人墨客在此挥毫泼墨,佛乐悠扬,体现出文化与宗教的交融。“遥想当年无遮会,纷纷散落雨花天”,最后两句通过想象古代的盛会,以及雨花纷飞的景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历史的厚重感。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硖石山的自然美景,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
飞仙亦偶然,脱命瞬息中。
惟诗不可拟,如写天日容。
梦中哦七言,玉丹已入怀。
一语遭绰虐,失身堕蓬莱。
蓬莱至今空,护短不养才。
上界足官府,谪仙应退休。
可怜吴与苏,肮脏雪满头。
雪满头,终当却与丹元子,笑指东海乘桴浮。
诗人固长贫,日午饥未动。
偶然得一饱,万象困嘲弄。
寻花不论命,爱雪长忍冻。
天公非不怜,听饱既喧鬨。
君为三郡守,所至满宾从。
江湖常在眼,诗酒事豪纵。
奉使今折磨,清比于陵仲。
永怀茶山下,携妓修春贡。
更忆槛泉亭,插花云髻重。
萧然卧灊麓,愁听春禽哢。
忽见早梅花,不饮但孤讽。
诗成独寄我,字字愈头痛。
嗟君本侍臣,笔橐从上雍。
脱靴吟芍药,给札赋云梦。
何人慰流落,嘉蘤天为种。
杯倾笛中吟,帽拂果下鞚。
感时念羁旅,此意吾侪共。
故山亦何有,桐花集么凤。
君亦忆匡庐,归扫藏书洞。
何当种此花,各抱汉阴瓮。
城东坡陇何所似,风吹海涛低复起。
城中病守无所为,走马来寻铁沟水。
铁沟水浅不容辀,恰似当年韩与侯。
有鱼无鱼何足道,驾言聊复写我忧。
孤村野店亦何有,欲发狂言须斗酒。
山头落日侧金盆,倒著接䍦搔白首。
忽忆从军年少时,轻裘细马百不知。
臂弓腰箭南山下,追逐长杨射猎儿。
老去同君两憔悴,犯夜醉归人不避。
明年定起故将军,未肯先诛霸陵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