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宵旰久茕茕,戎马何缘践帝京。
文武虚誇能坐啸,风尘谁解作长城。
昭阳殿里箫声断,长乐宫中月色明。
血诏一通堪痛绝,普天传视泪如倾。
至尊宵旰久茕茕,戎马何缘践帝京。
文武虚誇能坐啸,风尘谁解作长城。
昭阳殿里箫声断,长乐宫中月色明。
血诏一通堪痛绝,普天传视泪如倾。
这首诗《闻变(其二)》由明代诗人谢重华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历史感慨,展现了对国家动荡时局的深切忧虑与悲痛之情。
首联“至尊宵旰久茕茕,戎马何缘践帝京。”以“宵旰”形容君主日夜操劳,却因“戎马”践踏帝京而感到孤独无助,形象地描绘了国家危难之际君主的无奈与痛苦。
颔联“文武虚夸能坐啸,风尘谁解作长城。”讽刺了那些空谈文治武功的官员,他们无法在乱世中筑起抵御外敌的长城,表达了对当权者无能为力的批评。
颈联“昭阳殿里箫声断,长乐宫中月色明。”运用对比手法,昭阳殿内原本应是歌舞升平之地,如今箫声已断,象征着宫廷的繁华不再;长乐宫中月色明亮,却难以照亮国家的未来,暗喻着希望的渺茫。
尾联“血诏一通堪痛绝,普天传视泪如倾。”直接点明了国家遭受重大变故,一封血书令人痛心疾首,整个天下都为之动容,泪水如倾盆大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同情与哀悼。
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凝练,通过对国家动荡局势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昔日武乡侯,教子著明训。
嘉言载简策,千古挹芳润。
我心身上衣,皦皦化为缁。
我身庭中树,时时风挠之。
内外受纷扰,声利何由辞。
陈均古好学,逸情知缮性。
不惟诵书史,迹不迈门径。
理超性亦澄,物遣道自胜。
跧居有馀乐,誓不叹贫病。
朋侪从讲问,冠屦来相依。
一朝施乐育,贤哲端可希。
为国储贤才,文馆多光辉。
青云终自致,白日看翻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