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鹭应怜水满池,风飘不动顶丝垂。
立当青草人先见,行傍白莲鱼未知。
一足独拳寒雨里,数声相叫早秋时。
林塘得尔须增价,况与诗家物色宜。
双鹭应怜水满池,风飘不动顶丝垂。
立当青草人先见,行傍白莲鱼未知。
一足独拳寒雨里,数声相叫早秋时。
林塘得尔须增价,况与诗家物色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双鹭栖息环境的细腻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和热爱。
“双鹭应怜水满池”,诗人以“应怜”二字表达了鹤对池水丰盈状态的适宜与享受,这里的“怜”有怜悯之意,暗示着鹤对环境的依赖和喜爱。同时,“水满池”则是整个画面的背景,是诗人观察这一自然景象的基础。
“风飘不动顶丝垂”,这里的“风飘”描绘了一种微妙的自然动态,而“顶丝垂”则形象地表达了鹤羽毛在轻柔风中几乎没有摇曳,显示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立当青草人先见”,诗中的“立当青草”描绘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世界,而“人先见”则意味着在这个场景中,观察者是最先感受到这份美好的人。这里强调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行傍白莲鱼未知”,“行傍”表达了一种缓慢而又贴近的观察方式,“白莲”则是池塘中常见的水生植物,而“鱼未知”则暗示着在这宁静的水域下,鱼儿并不知道有人在岸上观赏这一切。
“一足独拳寒雨里”,这里描绘了一只鹤在寒冷的雨中,孤独地站立,它的一只脚缩进羽翼之中,形成一种独特的姿态。“数声相叫早秋时”则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感受,以及鹤鸣声在清晨或傍晚时分所传递出的孤寂和凄凉。
“林塘得尔须增价,况与诗家物色宜”,这两句诗强调了这种景象对于诗人来说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林塘得尔”指的是在幽深的林塘中发现了这样的美景,“须增价”则意味着这一景致是任何金钱都无法衡量的。最后,“况与诗家物色宜”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自然美景对于诗人来说是多么契合和珍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双鹤栖息环境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以及他在大自然中所感受到的情感与思考。
四塞河山险,中通一线行。
雄关蔽全赵,叠嶂拱神京。
尺地分寒暑,中天各晦明。
秋英开绣壁,夕照吐金城。
屋似浮空置,田疑傍汉耕。
云根穿作窦,石髓借为粳。
树杂旌旗拥,峰陪剑戟迎。
符从襄子计,阵拟率然名。
广武堪称客,成安未晓兵。
古来兴废事,太半误儒生。
尔父南宫老,尊为帝者师。
向来麟阁重,况有凤毛奇。
难弟曾双戟,中年暂一麾。
累朝悬赐履,万里借褰帷。
庾岭熊轩过,凌江雀舫移。
宦资装石见,心事买山知。
乔木风霜古,渔樵日月私。
浮云回意气,流水莹须眉。
学稼兴时早,看花散每迟。
不须求大药,即此是仙资。
今夕复何夕,得奉君子欢。
明烛在高堂,三星灿以烂。
卺饮不逮终,缡结自成宽。
绸缪非一状,要约故万端。
感君缠绵意,报以中心肝。
愿为黍与臛,奉君朝夕餐。
愿为缟与絺,备君衣中单。
二候愿多夕,三时愿多寒。
金石有时泐,中怀长不刊。
鸣鸡何咿喔,北斗渐阑干。
欲起复彷徨,人生会面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