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怀杜甫,持酒看吴钩。
落叶千林晓,飞鸿万里秋。
只嫌风俗变,不为别离愁。
向晚闻征鼓,徘徊倚小楼。
吟诗怀杜甫,持酒看吴钩。
落叶千林晓,飞鸿万里秋。
只嫌风俗变,不为别离愁。
向晚闻征鼓,徘徊倚小楼。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冕的《漫兴十九首》中的第十九首,表达了诗人对杜甫的怀念以及对时世风俗变迁的感慨。首句“吟诗怀杜甫”,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敬仰和追思之情,通过吟诵其诗作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持酒看吴钩”描绘出诗人手握酒杯,凝视着象征着勇武的吴钩,可能寓含着对英雄气概的向往或对现实的无奈。接下来,“落叶千林晓”和“飞鸿万里秋”两句,以自然景象寓言人生,落叶象征着时光流逝,飞鸿则代表远方的思念和漂泊不定的生活,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诗人内心的孤寂。
“只嫌风俗变”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风气变化的忧虑,暗示了他对传统美德流失的不满。最后一句“向晚闻征鼓,徘徊倚小楼”,描绘了傍晚时分听到远去的战鼓声,诗人独自在小楼上徘徊,流露出对时局动荡的担忧和个人命运的迷茫。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先贤的景仰,又有对现实的忧虑,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面对乱世的复杂心境。
溪危周千盘,石险露百状。
百转山径间,溪流愈平放。
峰尖棱棱石纹起,一抹山痕全作紫。
邮亭十里晓雾多,村屋高低乱云里。
秋林苍茫曙光湿,绝顶一峰衔日出。
沿溪藻影漾晓华,惊起游鱼争欲匿。
水流百折波自通,泉石荡漾浮云空。
此间作县亦清绝,山色绕北溪流东。
参关高原踏晨露,马恋山光亦回顾。
野人短褐上山樵,却立云峰最高处。
黄河之源不可穷,苍莽莽腾自天上。
千里一曲趋巽隅,真见禹门叠层浪。
滔滔万派争一门,一门一落几千丈。
怒流忽抵秦雍间,上有双峡扼其吭。
屹然岳势分东西,怪石崚嶒怒相向。
我闻此间龙所宫,尺木欲借洪涛壮。
中流飙忽涌骊珠,千瀑万瀑势悬放。
水华的烁犯斗牛,水势崩奔裂崖嶂。
日脚倒射电光寒,风霆白昼惊寥恍。
汹如巨石忽推颓,轰若奔车斗万两。
又如鼓战争强雄,万马骧腾不相让。
忽忆鸿濛象帝先,龙门突兀始谁创。
伟哉微禹吾其鱼,疏凿鸿功谁与抗。
豁然一洗平生胸,鹳雀楼头恣遥望。
今朝发兴登龙门,苍茫百顷如沈瘴。
山气凛凛随阴风,却令耳目得清旷。
始知秋气横太虚,豪吟对此空惆怅。
《立秋前三日龙门口观水》【清·孟淦】黄河之源不可穷,苍莽莽腾自天上。千里一曲趋巽隅,真见禹门叠层浪。滔滔万派争一门,一门一落几千丈。怒流忽抵秦雍间,上有双峡扼其吭。屹然岳势分东西,怪石崚嶒怒相向。我闻此间龙所宫,尺木欲借洪涛壮。中流飙忽涌骊珠,千瀑万瀑势悬放。水华的烁犯斗牛,水势崩奔裂崖嶂。日脚倒射电光寒,风霆白昼惊寥恍。汹如巨石忽推颓,轰若奔车斗万两。又如鼓战争强雄,万马骧腾不相让。忽忆鸿濛象帝先,龙门突兀始谁创。伟哉微禹吾其鱼,疏凿鸿功谁与抗。豁然一洗平生胸,鹳雀楼头恣遥望。今朝发兴登龙门,苍茫百顷如沈瘴。山气凛凛随阴风,却令耳目得清旷。始知秋气横太虚,豪吟对此空惆怅。
https://shici.929r.com/shici/RASw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