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家庙置衣裳,惟此遗筇七尺长。
犹记晴和随出入,齐看九十尚康强。
玄孙解捧夸同里,社酒扶归先一乡。
寂寞人间将卅载,小同青鬓亦添霜。
未能家庙置衣裳,惟此遗筇七尺长。
犹记晴和随出入,齐看九十尚康强。
玄孙解捧夸同里,社酒扶归先一乡。
寂寞人间将卅载,小同青鬓亦添霜。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凯钧对先大父遗杖的敬题之作。诗人以深情的笔触回忆起先人未能在家庙中放置新衣裳,却留下一根七尺长的竹杖,象征着他的坚韧与岁月的痕迹。他忆起晴朗的日子,杖头相伴,即使年事已高,仍能保持九十岁的健康体魄,显示出家族的尊老传统。
诗中提到玄孙已经懂得欣赏这根遗杖,并在同乡间夸耀,展现了家族的传承。诗人还提及在欢庆的社酒场合,先人会率先举杯,这种场景温馨而感人。最后,诗人感慨时间流逝,人间已过三十载,自己也像先人一样,青丝添霜,感叹岁月无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遗杖的描绘,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和对家族传统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光荏苒的感慨。
天末几重树,依约袅微烟。
烟头远连雨尾,遮著外江船。
载了几多愁去,载了许多人去,不见一舟还。
君住在何处,当莫是长干。去年书,前日信,莫相奸。
浮萍柳絮,和风和蝶搅成团。
来也不成来意,去也不多时候,人在有无间。
除是天上月,或可照君颜。
香炉峰顶生紫烟,玉京朝罢归神仙。
神仙洞府隔人世,是珠是帘泉非泉。
珠帘十里等闲事,何如常挂青山间。
清风明月入帘去,帘中似有人翩翩。
桃花含笑而未语,白石无情而谁怜。
帘兮帘兮胡不卷,吾将坐待三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