燮调曾转九重天,偃息何难十国连。
坐遣朝云将朔雪,一清瘴雨与蛮烟。
丰年预见宽心曲,俭俗能忘念目前。
更想朝来穷巷里,闭门高卧有遗贤。
燮调曾转九重天,偃息何难十国连。
坐遣朝云将朔雪,一清瘴雨与蛮烟。
丰年预见宽心曲,俭俗能忘念目前。
更想朝来穷巷里,闭门高卧有遗贤。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对雪呈判府周丞相》,通过对雪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政事的见解和个人情感。首句“燮调曾转九重天”暗示了诗人对周丞相治理国家能力的赞赏,认为他有调和各方、影响深远的才能。接着,“偃息何难十国连”进一步强调丞相的影响力,言其轻松应对复杂局面,如同止息战乱,使多国安宁。
“坐遣朝云将朔雪”运用了象征手法,以朝云带雪的形象,寓意丞相的决策能够净化政治环境,清除腐败。“一清瘴雨与蛮烟”则比喻扫除地方的困扰,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展现了对周丞相清明政治的期待。
“丰年预见宽心曲,俭俗能忘念目前”赞扬丞相目光长远,既能预见丰收的到来,又能关注民生疾苦,不被眼前小利所惑。最后一句“更想朝来穷巷里,闭门高卧有遗贤”则寄寓了诗人对丞相的敬仰,想象他在忙碌政务之余,还能关心民间疾苦,有如隐居的贤者,体现了对公正无私的高尚品质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雪为引,通过赞美周丞相的政治智慧和高尚情操,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