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转历徐方,萍漂过吕梁。
奔涛朝浴景,流沫夜澄光。
清济疏源迥,黄河引派长。
天吴云际发,海若雾中翔。
萦石神难凿,襟山险易藏。
乘槎疑上汉,捐佩似浮湘。
未能观不骇,但遣泳相忘。
蓬转历徐方,萍漂过吕梁。
奔涛朝浴景,流沫夜澄光。
清济疏源迥,黄河引派长。
天吴云际发,海若雾中翔。
萦石神难凿,襟山险易藏。
乘槎疑上汉,捐佩似浮湘。
未能观不骇,但遣泳相忘。
这首诗描绘了吕梁的壮丽景象,诗人以蓬草和浮萍自比,表达了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蓬转历徐方,萍漂过吕梁",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和随波逐流的浮萍一般,游历四方,生活无定。接下来的"奔涛朝浴景,流沫夜澄光",则通过描绘吕梁瀑布的壮观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清济疏源迥,黄河引派长",诗人进一步将视线转向黄河,描述其源头的遥远与水流的悠长,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天吴云际发,海若雾中翔",运用神话传说中的天吴和海若,形象地描绘了云雾缭绕、神秘莫测的景象,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萦石神难凿,襟山险易藏",诗人赞美吕梁山势的险峻与独特,即便是神灵也难以雕琢,山川的险要之处隐藏着自然的奥秘。"乘槎疑上汉,捐佩似浮湘",诗人以乘木筏上天汉、遗弃佩饰如浮湘的典故,表达了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最后的"未能观不骇,但遣泳相忘",既是对吕梁壮丽景色的惊叹,也是对自然之美的沉醉,诗人似乎在说,面对如此美景,即使心中有所畏惧,也会被美景所吸引,忘却一切烦恼。整首诗通过对吕梁山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