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同逆旅,扰扰几时休。
雁影三湘梦,猿声五岭愁。
异乡那见月,别路忽惊秋。
明发云山路,征车岂暂留。
浮生同逆旅,扰扰几时休。
雁影三湘梦,猿声五岭愁。
异乡那见月,别路忽惊秋。
明发云山路,征车岂暂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与忧愁。首联“浮生同逆旅,扰扰几时休”以“浮生”二字开篇,点明了人生的短暂和漂泊不定,如同旅人行走在逆境之中,不知何时才能结束这无尽的奔波。接着,“扰扰几时休”则表达了对人生烦恼与困顿的深切感慨,似乎在问世间纷扰何时能得解脱。
颔联“雁影三湘梦,猿声五岭愁”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雁影和猿声这两个意象,分别代表了远方的思念和内心的哀愁。雁影在梦中出现,暗示着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怀念;而五岭之上的猿声,则是自然界的悲鸣,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
颈联“异乡那见月,别路忽惊秋”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身处异乡,即使在夜晚抬头望见明月,也无法感受到家乡的温暖与亲切。同时,季节的更迭也让人感到时光的匆匆流逝,离别的道路在秋天突然显得更加凄凉。
尾联“明发云山路,征车岂暂留”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旅途的不舍。清晨醒来,面对的是未知的云山之路,征途遥远,似乎没有停留的可能。这一句既是对现实处境的写照,也是对人生旅程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沉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动人。
过了春分,酒幔香篝,总被雨工缠搅。
落尽樱桃,湿尽棠梨,天也没些分晓。
听雨听风,忽听到、弄晴啼鸟。遥眺。
见塔碧空烟,楼红晚照。
从此蝶暮莺朝,把月怨花愁,一齐都扫。
柳巷吹箫,绣野呼鹰,换却他乡怀抱。
鸭绿痕恬,便放得、古塘归棹。更好。
竹篱外、小红绽了。
交遍屠沽,算齿遇、不劳方幅。
沈醉后、夕阳牛背,自摊书读。
俗下文章何足笑,人间尸冢真当哭。
觅公侯、一策最神奇,如钩曲。馋虎暴,人投肉。
良骥饿,槽无粟。问坟头桂子,何如篱菊。
贤似董君应早贵,貌如甘草何疑仆。
拉荆卿、明去市中歌,提燕筑。
山瓶远致宣城酒,云液添杯山祝寿。
天寒地冻阳未回,严霜充尽都门柳。
拥襟高眠已谢客,头蓬垢面谁知识。
羡君年少心颜开,漆黑虬髯面光泽。
美质天生将大用,休如我辈头空白。
烧煤煮月留更留,打起寒鸦免鸣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