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宜兴山房十首·其四》
《宜兴山房十首·其四》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薄霭垂垂欲暮时,渐生霜气著征衣。

山深不见牛羊下,惟有樵人荷担归。

(0)
注释
薄霭:淡淡的云雾。
垂垂:缓缓下落的样子。
欲暮时:接近傍晚时分。
渐生:逐渐产生。
霜气:寒霜之气。
著:附着。
征衣:出征人的衣服。
山深:深山之中。
不见:看不见。
牛羊下:牛羊的身影。
樵人:砍柴的人。
荷担:背着担子。
归:回家。
翻译
当薄雾低垂,天色即将近傍晚的时候,
渐渐地,寒霜开始附着在出征人的衣物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傍晚时分,天气转凉的山间景象。开篇“薄霭垂垂欲暮时”勾勒出日落前那淡淡的云彩和即将到来的夜幕,给人以一种时间即将过去的感觉。“渐生霜气著征衣”则写出了天气转凉,山间开始结霜,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暗示了一种孤寂与冷清的情感。

接着“山深不见牛羊下”一句,通过山深而牛羊不见的景象,表现了山区的寂静和深远。这里的“不见”,可能是因为山深难以到达,也可能是晚上动物回巢的缘故,这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最后,“惟有樵夫荷担归”则具体描绘出樵夫在傍晚时分挑着担子归来的场景。这不仅展示了山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也传达出一种劳作后的疲惫与宁静。这里的“惟有”,突出了樵夫是唯一可以看到的人物,强化了整体的寂寥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事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幅深山傍晚的静谧画卷,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题画幽兰竹木磐石流水

幽兰在空谷,托根竹木林。

高山与流水,何患无知音。

(0)

信弦弟栽菊八十本皆远购异种夏旱课山童溉灌甚勤菊成以事北上座客分散其花皆尽殆无一枝对庭下菊因怀信弦

陶公卧柴桑,栽菊满庭牖。

岂以篱下花,易此粟五斗。

浮名累物役,微禄滋多口。

势去通侯冷,时来故人厚。

以兹石隐流,圭组惟掉首。

郁郁拒霜姿,宁与朝荣偶。

独酌坐素秋,清樽庶无负。

(0)

孙侯辅庭种菊刘参政园凡数畦夹池傍竹随径皆丛菊有七百本

刘公有废园,深榛翳南郭。

孙侯辟荒秽,植卉盈庭落。

相携得同调,扶筇叩林薄。

兴寄各有怀,孤啸时复作。

脩篁吐婵娟,青雪纷莫莫。

嗟彼晚秋英,含质隐丘壑。

微霜徒见侵,芳气酷回礡。

采择君莫疑,贞尚于焉托。

(0)

四君子诗寄怀李潜夫先生·其四郑上舍所南

郑子既耿介,流涕平生恩。

作书锢寒泉,旅迹寄虞樊。

回裾谢朔客,意气无一言。

幽兰自为芬,谁复托孤根。

(0)

吴江望洞庭诸山作

大壑东环积气回,垂虹南眺白云开。

烟收林屋灵威入,雨挟吴门匹练来。

千里莼鲈生逸兴,五湖风月隐仙才。

此中卜宅无须徙,何事鸱夷去不回。

(0)

初上五云山行小径遂坠丛棘中望江如带不得道因返赋诗二首·其一

千峰积翠午氤氲,历险高攀鹳鹤群。

樵径江光空际出,溪风虎啸静疑闻。

山从天目连青嶂,水落湖心印白云。

向晚秋阴岩畔合,鸟巢飞叶坠纷纷。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