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日最早,寅月节逢寅。
底藉十行诏,无时不体仁。
早春日最早,寅月节逢寅。
底藉十行诏,无时不体仁。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丁丑春帖子二首》中的第一首,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景象和感受。诗中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感悟。
“早春日最早,寅月节逢寅。” 开篇即点明时令,早春的日出最早,寅月的节气也恰好在寅时,通过时间的精确描述,营造出一种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氛围。这里不仅写出了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也暗含了对时间流转、生命循环的哲思。
“底藉十行诏,无时不体仁。” 后两句则转向对治国理政的思考。诗人认为,真正的仁政不需要繁琐的诏令,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时刻体现着君主的仁德之心。这种观点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以民为本”、“仁政”的核心理念,强调了领导者的道德修养与治理国家的关系,以及仁爱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的普遍性与重要性。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又蕴含了深刻的治国理政哲学思考,体现了乾隆皇帝作为一位文治武功兼备的帝王,对于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