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眼界几多阔,隐隐青山在天末。
湖光酿就琥珀浓,应助先生恣浇泼。
西风摇落黄花秋,江城有蟹供拍浮。
人如渊明亦不恶,肯使临赋成悠悠。
不知眼界几多阔,隐隐青山在天末。
湖光酿就琥珀浓,应助先生恣浇泼。
西风摇落黄花秋,江城有蟹供拍浮。
人如渊明亦不恶,肯使临赋成悠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名为《应资深康乐园四咏(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沉表达。
“不知眼界几多阔,隐隐青山在天末。”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面对广阔的自然景象时的迷茫与敬畏之情。"眼界"指的是视野,而"几多阔"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所能看到的世界范围的无知和疑惑。"隐隐青山在天末"则是对远处山峦模糊轮廓的描绘,给人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
“湖光酿就琥珀浓,应助先生恣浇泼。”这里诗人形容了湖水如同琥珀一般透明而且深邃,并且表达了对朋友"应助先生"情谊的赞扬和期待。"恣浇泼"指的是不拘小节,随性所至的态度。
“西风摇落黄花秋,江城有蟹供拍浮。”这两句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西风轻轻吹动着落叶,而江城中的螃蟹正是在水面上自由地跳跃。这段景色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也反映出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感慨。
“人如渊明亦不恶,肯使临赋成悠悠。”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人渊明(即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嵇康)的崇敬之情。"肯使临赋成悠悠"意味着诗人愿意效仿嵇康的风格,使自己的诗作也能达到悠远流畅的地步。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谊、文学以及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个人情怀。
旧怀拌损。残照故国,无泪堪霣。愁路骢引。
梦华逝水、雪鸿更休问。凤城大隐。
门巷未改,阅世朝槿。暗尘悽紧。
燕归莫也、雕梁怕重认。
送目幻楼阁,自古沧桑无此恨。
谁念未归,山邱须与忍。剩占取人天,各自孤愤。
惘然金粉。便对影江山,无复游俊。
悄寒边、暮云低尽。
忆昔束发初,娇倚云锦机。
折花事戏剧,笑诧身上衣。
一从十五时,学向机中织。
丝短愁苦长,梭缓心转急。
永夜兰灯悬洞房,门前梧叶零秋霜。
霜寒手冻丝绪乱,络纬悲啼金井床。
春花更叠黄金缕,花底青鸾蹴烟雾。
东风何日天上来,拟奉瑶池宴歌舞。
十日满匹恒苦迟,一夕停梭生网丝。
持刀沈吟剪秋水,粉泪欲落愁风吹。
远怀素心人,邈在千里道。
何因托交欢,持此永相保。
东邻小姬昔同年,至今盛饰为母怜。
几回月高鸣杼轴,正是他家夜弹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