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标英誉,天官振藻词。
初参鸳鹭侣,已践凤凰池。
错落连牛宝,骠腾历瑰奇。
含香三署首,题柱九重知。
宠锡非常数,雄飞自异资。
恭承丹凤诏,远慰白云思。
酒倩麻姑酿,桃怜王母持。
遥知花漫烂,应照舞逡迤。
康伯亲能训,黄香孝可移。
征麾出紫甸,祖席怨青骊。
伫挹黄花露,台阶见羽仪。
泽国标英誉,天官振藻词。
初参鸳鹭侣,已践凤凰池。
错落连牛宝,骠腾历瑰奇。
含香三署首,题柱九重知。
宠锡非常数,雄飞自异资。
恭承丹凤诏,远慰白云思。
酒倩麻姑酿,桃怜王母持。
遥知花漫烂,应照舞逡迤。
康伯亲能训,黄香孝可移。
征麾出紫甸,祖席怨青骊。
伫挹黄花露,台阶见羽仪。
此诗《万通政承诏归省十一韵》由明代诗人胡直所作,描绘了万通政奉诏回乡省亲的场景,情感深沉,文笔流畅。
首联“泽国标英誉,天官振藻词”,开篇即以“英誉”、“藻词”赞美万通政的才华与名声,将其比作泽国中的杰出之士,天官中的文采飞扬者,奠定全诗赞美的基调。
颔联“初参鸳鹭侣,已践凤凰池”,以“鸳鹭”喻群臣,“凤凰池”象征朝廷中枢,形象地描述了万通政初入仕途,便已与群贤并肩,步入权力核心,展现了其非凡的起点和潜力。
颈联“错落连牛宝,骠腾历瑰奇”,通过“连牛宝”、“骠腾”等意象,生动描绘了万通政在官场上的卓越表现和不凡成就,彰显其才能出众,经历丰富。
颔联“含香三署首,题柱九重知”,进一步强调万通政在官场的地位和声望,不仅位居三署之首,还得到了皇帝的直接关注和赏识。
尾联“宠锡非常数,雄飞自异资”,表达了对万通政特殊恩宠和卓越能力的高度评价,暗示其未来有望更上一层楼。
中间部分“恭承丹凤诏,远慰白云思”,写出了万通政奉诏回乡的情景,既体现了朝廷对其的重视,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酒倩麻姑酿,桃怜王母持”,运用典故,借神话传说中的麻姑酿酒、王母持桃,寓意万通政回乡后,将享受家乡的美酒佳肴,如同神仙般的生活,表达了对万通政归乡生活的美好祝愿。
“遥知花漫烂,应照舞逡迤”,想象万通政归乡时,家乡的花朵盛开,映照着他的归来,充满了温馨与喜悦。
“康伯亲能训,黄香孝可移”,引用历史典故,赞扬万通政不仅才华横溢,还具有良好的家教和孝道,体现了对万通政个人品质的高度赞赏。
“征麾出紫甸,祖席怨青骊”,描绘了万通政离京返乡时的场景,既有对朝廷的不舍,也有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
“伫挹黄花露,台阶见羽仪”,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万通政未来的期待,希望他能像黄花一样坚韧不拔,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保持高尚的品格和优雅的姿态。
整首诗通过对万通政归乡省亲过程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其才华、品德、家庭背景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其深厚的情感和高度的评价,同时也寄托了对万通政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
瞳人剪水腰如束,一幅乌纱裹寒玉。
飘然自有姑射姿,回看粉黛皆尘俗。
雾阁云窗人莫窥,门前车马任东西。
礼罢晓坛春日静,落红满地乳鸦啼。
原上一缕云,水面数点雨。
夹衣已觉冷,秋令遽如许。
行行适东村,父老可共语。
披衣出迎客,芋栗旋烹煮。
自言家近郊,生不识官府。
甚爱问孝书,请学公勿拒。
我亦为欣然,开卷发端绪。
讲说虽浅近,于子或有补。
耕荒两黄犊,庇身一茅宇。
勉读庶人章,淳风可还古。
我行山南已三日,如绳大路东西出。
平川沃野望不尽,麦陇青青桑郁郁。
地近函秦气俗豪,鞦韆蹴鞠分朋曹。
苜蓿连云马蹄健,杨柳夹道车声高。
古来历历兴亡处,举目山川尚如故。
将军坛上冷云低,丞相祠前春日暮。
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
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
薄薄酒,胜茶汤。粗粗布,胜无裳。丑妻恶妾胜空房。
五更待漏靴满霜,不如三伏日高睡足北窗凉。
珠襦玉柙万人祖送归北邙,不如悬鹑百结独坐负朝阳。
生前富贵,死后文章,百年瞬息万世忙。
夷齐、盗蹠俱亡羊,不如眼前一醉是非忧乐两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