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乳岩边长绿苔,水帘高捲洞门开。
溪云入谷成山雨,崖溜添泉助茗杯。
抱瓮春深机事息,挈瓶林下野人来。
清泠莫逐桃花去,流入尘寰不复回。
石乳岩边长绿苔,水帘高捲洞门开。
溪云入谷成山雨,崖溜添泉助茗杯。
抱瓮春深机事息,挈瓶林下野人来。
清泠莫逐桃花去,流入尘寰不复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首句“石乳岩边长绿苔”,以“石乳”和“绿苔”为切入点,展现了岩石边生长着青苔的自然景观,暗示了环境的湿润与古老。接着,“水帘高捲洞门开”一句,通过“水帘”和“洞门”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水流从洞口倾泻而出的壮观景象,仿佛一幅动态的画卷。
“溪云入谷成山雨,崖溜添泉助茗杯”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意境。溪流中的云雾汇聚,化作山间的雨水,而悬崖上的滴水则汇入泉水,不仅丰富了水源,也为品茗之人提供了清冽的饮品。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含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抱瓮春深机事息,挈瓶林下野人来”两句,通过“抱瓮”和“挈瓶”的动作,展现了农人在春深时节劳作的场景,同时也描绘了林间野人的悠闲自得。这两句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最后,“清泠莫逐桃花去,流入尘寰不复回”表达了诗人对纯净自然的珍惜之情,以及对世俗尘嚣的疏离之意。桃花象征着美好与短暂,诗人劝告读者不要追逐那些易逝的美好,而是要珍惜眼前清冷而纯净的自然之景,避免被世俗所束缚,保持心灵的纯净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纯净生活的向往,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