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重阴锁未开,寒风应识夜啼哀。
南飞下攫皆无计,不见丹山老凤来。
谷口重阴锁未开,寒风应识夜啼哀。
南飞下攫皆无计,不见丹山老凤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寒风凛冽,乌鸦群集的画面。诗人以“谷口重阴锁未开”起笔,巧妙地运用了“锁”字,形象地表现了山谷深处的阴暗与封闭感,仿佛大自然在诉说着一种压抑与沉寂。接着,“寒风应识夜啼哀”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寒风以感知力,它似乎能理解夜晚乌鸦的哀鸣,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
“南飞下攫皆无计”,诗人在这里使用了“南飞”和“下攫”两个动作,生动地展现了乌鸦在寒冷季节南迁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它们在寻找食物时的艰难与无奈。“皆无计”三字,则表达了乌鸦们面对严冬的无助与绝望,深化了主题的情感层次。
最后,“不见丹山老凤来”一句,以“老凤”作为对比,暗喻那些曾经在丹山飞翔的高贵而自由的凤凰,如今却未能前来救助这些受苦的乌鸦。这一转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深度,也引发了读者对于自然生态平衡、生命之间的相互依存以及人类对自然界的责任感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象征手法,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自然世界,让人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于生命、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洞察。
长安孟春至,枯树花亦发。
忧人此时心,冷若松上雪。
自知才不堪,岂敢频泣血。
所痛无罪者,明时屡遭刖。
故山秋草多,一卷成古辙。
夜来远心起,梦见潇湘月。
大贤冠盖高,何事怜屑屑。
不令伤弓鸟,日暮飞向越。
闻知感激语,胸中如有物。
举头望青天,白日头上没。
归来通济里,开户山鼠出。
中庭广寂寥,但见薇与蕨。
无虑数尺躯,委作泉下骨。
唯愁揽清镜,不见昨日发。
愿怜闺中女,晚嫁唯守节。
勿惜四座言,女巧难自说。
竹径桃源本出尘,松轩茅栋别惊新。
御跸何须林下驻,山公不是俗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