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径桃源本出尘,松轩茅栋别惊新。
御跸何须林下驻,山公不是俗中人。
竹径桃源本出尘,松轩茅栋别惊新。
御跸何须林下驻,山公不是俗中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湜的作品,名为《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通过描绘一处幽静的山庄景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首句“竹径桃源本出尘”中的“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象征着一个远离尘世、宁静恬淡的地方。这里的“本出尘”表明山庄位于尘世之外,隐逸而不为人知。
次句“松轩茅栋别惊新”中的“松轩茅栋”,形容的是山庄的建筑物质和环境,给人一种古朴自然的感觉。这里的“别惊新”意味着山庄带给人的是新的、意想不到的惊喜。
第三句“御跸何须林下驻”中的“御跸”,指帝王巡行时所设的标志,代表着皇权的象征。在这里,“何须林下驻”表达的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即便是帝王也不需要在这山庄前驻足,因为这里超越了凡尘。
末句“山公不是俗中人”中的“山公”,通常指隐居在山中的人,这里特指山庄中的主人。作者通过这一句强调,山庄的主人与世间普通之人不同,他拥有一颗超脱尘俗的心灵。
整首诗以轻松自然的笔触展现了一个超然物外、宁静致远的隐逸生活图景,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清净自守生活方式的向往。
年年不放春闲了。今岁衔杯少。
来时柳上浅金黄,归路玉绵吹帽。
惜春长似,五陵狂俊,不道朱颜老。
斜烟薄雨青林杳。犹有莺声到。
西园红艳绿盘龙,辜负一年春好。
锦城乐事,不关愁眼,何似还家早。
霜晴十月玉溪村,见梅开早客迷魂。
山阿若有人含睇,跂望不到霜烟昏。
东西野寺通两径,上下竹篱开一园。
落身曲糵盆盎里,晨坐对花无酒温。
归来山月照玉蕊,一杯径卧东方暾。
罗浮幽梦入仙窟,有屦亦满先生门。
欣然得句荔支浦,妙绝不似人间言。
诗成莫叹形对影,尚可邀月成三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