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康山》
《康山》全文
清 / 鲍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何人能活李空同,此地名高康武功。

烟草萋迷三月暮,琵琶偃蹇大江东。

宦官祸实深倾国,朋友交犹见古风。

乐府歌鬟争解唱,鸣珂著屐等闲中。

(0)
鉴赏

这首清代鲍皋的《康山》描绘了一幅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画面。首句“何人能活李空同”,暗示了对历史人物李空同(可能指唐代诗人李贺)命运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能否在现实中延续其精神的疑问。次句“此地名高康武功”点出地点,康山之名显得庄重而富有历史感。

“烟草萋迷三月暮”描绘了春天傍晚时分,康山笼罩在烟雾中的景象,凄迷而宁静,寓含着岁月沧桑之感。接下来,“琵琶偃蹇大江东”借琵琶声的悠扬,象征着历史的流转和文化的传承,大江东去,寓意时间的无情流逝。

“宦官祸实深倾国”一句揭示了对历史上宦官专权导致国家衰败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政治腐败的忧虑。然而,“朋友交犹见古风”又展现出对友情坚守和古道热肠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人间真情的珍视。

最后两句“乐府歌鬟争解唱,鸣珂著屐等闲中”描绘了乐伎们在日常生活中轻松歌唱的场景,以乐府歌曲的流传,展现了康山之地文化生活的活力,也暗含了诗人对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欣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康山这一地点,融合了历史、现实、政治和文化元素,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作者介绍

鲍皋
朝代:清   字:步江   号:海门   籍贯:清朝江苏镇江丹徒   生辰:1708—1765

鲍皋(1708—1765) ,清朝江苏镇江丹徒人,字步江,号海门。国子生。乾隆初,举博学鸿词,不就。壮岁游姑苏、武林,客淮扬间,晚年颓放。善画,尤以诗赋名。沈德潜尝称其与余京、张曾为“京口三诗人”。
猜你喜欢

谶·其二十

日月并行君不动,即无冠子上山行。

更惠一峰添翠岫,玉教人识始知名。

(0)

率题六章.第三章劝修无上道·其三

改缁素容转,体净得金兰。

从修无上道,常乐自然完。

拂拭明珠莹,光发遍界看。

(0)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第十四章明三空无性·其十四

君不见诸佛圣人心无碍,为通道化说三无。

虽说三无实无说,心为万境所由居。

正使颠倒造五逆,随情所作并归如。

抱朴澄神念无念,亦不分别灭无馀。

所以安心不择处,了知真俗体非殊。

息虑心空不舍事,名理言行不相扶。

不依六尘心摇动,真如无作顺空虚。

无去无来常不住,心神竭尽亦非无。

不坏于身随一相,不断贪淫而不居。

若谓无差还自缚,言其体异转伤躯。

犹如梦幻无真实,本来非有若为除。

行路难,路难顿尔难料理。

凡夫妄见有差殊,真实凝心无彼此。

(0)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第十三章明寂静无照无得·其十三

君不见诸法但假空施设,寂静无门为法门。

一切法中心为主,馀今不复得心源。

究检心源既不得,岂知诸法并无根。

用此无根心照境,照之分明弥复惛。

即此惛心还自照,正照之理未曾存。

照之与境俱差异,是故智士不能论。

世人往往强分别,无中照见乱精魂。

若能智照亡非照,分别智照复还奔。

诸法本尔谁人作,寂静无寂亦无喧。

故知众生颠倒想,还是众生无上尊。

行路难,路难舍痴而非痴。

飞禽走兽我能伏,只个心贼独难治。

(0)

独自诗二十章·其十五

独自乐,但欲求无学。急断三界绳,得免泥□恶。

(0)

四相诗·其三病相

忽染沈痾疾,因成卧病身。

妻儿愁不语,朋友厌相亲。

楚痛抽千脉,呻吟彻四邻。

不知前路险,犹向恣贪嗔。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