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月横野塘,荷密蛙声稀。
荷背三两萤,得风偶斜飞。
榔声引疑近,听之沈转希。
脩翠隔渚篁,似有人当扉。
悄然凉思生,不知露沾衣。
静月横野塘,荷密蛙声稀。
荷背三两萤,得风偶斜飞。
榔声引疑近,听之沈转希。
脩翠隔渚篁,似有人当扉。
悄然凉思生,不知露沾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神秘的初秋夜晚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月光洒满田野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静月横野塘",月光如水般铺陈在广阔的池塘之上,营造出一种平和而又深远的氛围。"荷密蛙声稀",荷叶茂密,蛙声却显得稀疏,反衬出夜晚的宁静与和谐。
接着,诗人通过"荷背三两萤,得风偶斜飞",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生机。萤火虫在荷叶背面闪烁,微风中偶尔斜飞,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气。"榔声引疑近,听之沈转希",远处传来榔声,让人疑惑其来源,但仔细倾听,声音却渐渐稀疏,增加了诗的悬念感。
最后,"脩翠隔渚篁,似有人当扉",高大的修竹隔着水边的竹林,仿佛有人站在门后,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悄然凉思生,不知露沾衣",在这静谧的夜晚,诗人感受到了一丝凉意,不觉间露水已沾湿了衣裳,更添了几分清凉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布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以及在宁静夜晚中所引发的深沉思考和情感体验。
壬寅十月初五日,阴雨停空天未夕。
江城暖气骤蒸人,蝉翼绡裳汗沾湿。
轻雷数声生变化,火鼓轰山电流赤。
长飙西来吹海立,飞雨惊鸣建瓴急。
势如万骑怒冲击,对面相呼听不得。
掩关渐是一更时,烁眼金虬破昏黑。
莲花碧础迸出泉,官市波涛涌三尺。
方当闭塞蛰虫俯,顿骇龙蛇离窟宅。
怪得秋冬未降霜,无乃天时有差忒。
阳气至此本潜藏,发泄深机不能密。
或占水旱在来年,消弭灾异当修德。
须臾河汉现疏星,天地无声本来寂。
小窗独坐对残灯,尚有寒蛩语空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