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陟滕王阁,悄然啸孤怀。
寒鸟伴衰蒲,犹泛秋江来。
枯榆不择波,疲鸟不择栖。
宛宛王侯门,寒云翳雕题。
四郊桃李颜,迎向丈人开。
桃李对春言,今是伤昔非。
陟陟滕王阁,悄然啸孤怀。
寒鸟伴衰蒲,犹泛秋江来。
枯榆不择波,疲鸟不择栖。
宛宛王侯门,寒云翳雕题。
四郊桃李颜,迎向丈人开。
桃李对春言,今是伤昔非。
这首诗描绘了滕王阁的孤独与宁静,以及周围自然景象的变迁,寓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历史沧桑感。
首句“陟陟滕王阁,悄然啸孤怀”以滕王阁为背景,通过“陟陟”(登高)的动作,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深沉的情感氛围。“悄然啸孤怀”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
接着,“寒鸟伴衰蒲,犹泛秋江来”,寒风中的小鸟陪伴着衰败的蒲草,在秋江上飘荡而来,这一景象既描绘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流转。
“枯榆不择波,疲鸟不择栖”两句,通过枯萎的榆树与疲惫的飞鸟,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中生命的脆弱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人在面对命运时的无力感。
“宛宛王侯门,寒云翳雕题”描绘了一幅王侯府邸前寒云笼罩的画面,暗含着权力与荣华背后的冷清与虚无。
“四郊桃李颜,迎向丈人开”转而描写春天的景象,桃李花开,迎接“丈人”(尊称),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与前面的秋景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桃李对春言,今是伤昔非”以桃李对春的对话,表达了对过去与现在的反思,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情感的复杂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穷寇转趋海,吾邦备宜先。
连年戍役频,徵兵及渔佃。
扶戈或稚齿,婴胄仍华颠。
未知戎伍肃,朱旗乱长阡。
林端晚燧发,石际飞梯悬。
崎岖樵牧地,万灶生浮烟。
我行视营栅,儿戏端可怜。
倚兹形势险,寇至常迁延。
群凶昔吾军,赤指抨鸣弦。
防胡屡瓦解,合寇俄星连。
犹多燕赵儿,意气非当年。
骈车载珍宝,结骑驰婵娟。
时危天稔乱,事岂汝能专。
怒风飞惊涛,河梁失归船。
四顾天地黑,揽衣思茫然。
倦游曾向洛阳城,几见芳菲照眼新。
载酒屡穿卿相圃,傍花时值绮罗人。
十年客路惊华发,回首中原隔战尘。
今日寻芳意萧索,山房数朵弄残春。
偶向妙峰亭上望,一襟寒色近春分。
晴风吹放天全露,吹尽江南江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