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游曾向洛阳城,几见芳菲照眼新。
载酒屡穿卿相圃,傍花时值绮罗人。
十年客路惊华发,回首中原隔战尘。
今日寻芳意萧索,山房数朵弄残春。
倦游曾向洛阳城,几见芳菲照眼新。
载酒屡穿卿相圃,傍花时值绮罗人。
十年客路惊华发,回首中原隔战尘。
今日寻芳意萧索,山房数朵弄残春。
此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洛阳城后,感慨时光易逝、世事变迁的深沉情怀。开篇两句“倦游曾向洛阳城,几见芳菲照眼新”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眷恋,同时也透露出一份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接着,“载酒屡穿卿相圃,傍花时值绮罗人”则展现了诗人在游历中寻欢作乐的一幕,但“卿相圃”和“绮罗人”的描写,又不免带有一丝超然物外的淡漠态度。
“十年客路惊华发,回首中原隔战尘”两句,时间跨越了十年,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现实之间巨大的差异感慨万分。战争的硝烟和尘埃,显然是这段时光里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最后,“今日寻芳意萧索,山房数朵弄残春”则流露出诗人面对世事无常后的孤独与寂寞。在春日游历中寻找花开的意境,却只能在寂静的山房中,伴随着几朵牡丹,感受那渐渐凋零的春意。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美好的回忆和现实无常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世事难料的深刻感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寻找一份超脱尘俗的宁静与美好。
屈平以楚死,死浊不死清。
伍员以吴死,死暗不死明。
死者人所难,一死鸿毛轻。
壮哉二子为,留得不死名。
曹娥以父死,年龄童未成。
抱尸出洪澜,非可二子并。
二子谏不从,齐秦韩魏征。
娥若不之死,父葬鳣与鲸。
二子死以介,娥死以孝诚。
于今会稽人,事之如事生。
娥若生尧时,舜不妻女英。
娥若逢孔子,娥名书孝经。
娥父若罹辜,岂止为缇萦。
蔡邕不知娥,但爱碑上铭。
我来拜祠下,古木寒云横。
往往大江水,犹作哀哀鸣。
安得娥有知,为我神阴灵。
鼓此大江波,注入四渎平。
洗濯天下心,皆行娥所行。
我行欲从车,好风苦相招。
谓言困行役,厌此道路遥。
骎骎四骆马,终日在岧峣。
簿书更追随,精耗发欲焦。
乃复汎柏舟,锦幔兰为桡。
是时春始和,暖风秀兰苕。
彼柳已青青,彼桃已夭夭。
王事敢不修,我行歌且谣。
彼不知之者,谓我士也骄。
不知非所知,我兹以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