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范蜀公挽词三首·其三》
《范蜀公挽词三首·其三》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剑外东来日,城西却住年。

高斋留寓宿,旅食正萧然。

语惬闻投石,诗新看涌泉。

清樽寄苦泪,一洒叶坟前。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为范蜀公所作的挽词之一。诗中描绘了对逝者的追忆与哀悼之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逝者之间的深厚情谊。

首句“剑外东来日”,以“剑外”点明地点,暗示逝者生前的活动范围或与诗人相遇的地点,而“东来日”则赋予时间以动态感,仿佛逝者从东方而来,充满了怀念与追思。

“城西却住年”一句,转折中蕴含深意,似乎在说逝者在城西停留了一段时间,这不仅是对逝者生前生活轨迹的描述,也暗含着对逝者生命短暂的感慨。

“高斋留寓宿,旅食正萧然”两句,通过描写诗人住宿于高雅的书房,以及旅居生活的孤独与清冷,表达了诗人对逝者陪伴自己度过的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语惬闻投石,诗新看涌泉”则是对逝者才华的赞美,通过“投石”和“涌泉”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逝者言谈之中的智慧与诗歌创作的灵感,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清樽寄苦泪,一洒叶坟前”最后两句,情感达到高潮,诗人将对逝者的哀思寄托于酒中,以泪洗面,最终将泪水洒在了逝者的墓前,表达了最深切的哀悼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前生活场景的回忆,以及对其才华与情感的赞美,深刻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悼之情,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挽歌。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奉和御制佑神观观灯从驾

月华迎仗翠舆还,冉冉春光暖破寒。

莲炬浮云星汉远,鳌峰彻夜烛龙盘。

况逢节好民风乐,自是祥多国祚安。

万井讴歌归圣德,年年长拥路旁看。

(0)

鉴湖先生未老挂冠以诗卜居于姑苏毗陵两郡依韵奉和

清监风流贺季真,先生端是昔人身。

如何未老催归去,要卧烟霞两郡春。

(0)

泊舟

潭影静沈沈,维舟傍竹林。

乡心寄孤雁,寒信起疏砧。

犬吠人家近,灯明树影侵。

客愁元不寐,夜雨更蛩吟。

(0)

游终南山杂咏.宿紫阁

石磴溪桥傍翠峦,分明深入画图间。

远绕禅刹疑无景,迥出群峰别有山。

微雨欲来云影乱,轻风不断鸟声闲。

岚光可是清人骨,更待中宵一梦还。

(0)

龙宫寺

盐梅器业尚风尘,书剑曾游寂寞滨。

秀句玲珑满天下,应搜佳丽入机神。

(0)

送邦彦赴阙

士林休复叹栖鸾,已向青云刷羽翰。

汉殿旧闻称锦绣,燕堂当见擢芝兰。

张帆正值霜风劲,策马何辞晓月寒。

解道此行须特达,倾囊却愧乏琅玕。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