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无渡河,公无渡河,公若渡河,吾将奈何。
河水有悬流,鱼鳖不能居。
公力不如水,乃为鳖与鱼。
河水胜鸩毒,河水胜矛戟。
河伯不相邀,胡云避不得。
吾闻狎于虎,死于虎,狎于水,死于水。
公性扬扬急如驶,河水一去不复回,公今一去宁复起。
公不起,自取之,公兮公兮将怨谁。
公无渡河,公无渡河,公若渡河,吾将奈何。
河水有悬流,鱼鳖不能居。
公力不如水,乃为鳖与鱼。
河水胜鸩毒,河水胜矛戟。
河伯不相邀,胡云避不得。
吾闻狎于虎,死于虎,狎于水,死于水。
公性扬扬急如驶,河水一去不复回,公今一去宁复起。
公不起,自取之,公兮公兮将怨谁。
这首明代乌斯道的《公无渡河》是一首寓言诗,以劝诫的口吻表达对某人的警告。诗中通过反复强调“公无渡河”,表达了对渡河行为的强烈反对和担忧。诗人运用河水的险恶环境——悬流、鱼鳖不能居,暗示渡河的危险。接着,他比喻人的力量无法对抗自然之力,如同公无法抵挡河水,可能遭遇不幸,甚至比被虎豹所害还要直接。
诗人进一步指出,河水的毒性甚至超过鸩毒和矛戟,暗示渡河的严重后果。他借用河伯不邀请人过河的传说,暗示这并非自愿而是必然的结果。最后,诗人以“公性扬扬急如驶”描绘了对方冲动的性格,预示一旦决定,后果不可逆,且责任在己。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强烈,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反复的警示,成功传达出对渡河行为的劝阻和对可能悲剧的预见,具有鲜明的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