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四十馀,高卧东山间。
妻子来相问,掩口笑不言。
长安公与卿,富贵多少年。
徇时岂不能,吾志不其然?
所以任公子,长垂百丈缗。
谢公四十馀,高卧东山间。
妻子来相问,掩口笑不言。
长安公与卿,富贵多少年。
徇时岂不能,吾志不其然?
所以任公子,长垂百丈缗。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谢公的人物,他在四十多岁时选择隐居于东山之间,过着远离尘嚣的生活。他的妻子和孩子前来探望,见到他如此淡泊名利的选择,不禁掩口而笑,心中或许有些不解。然而,谢公并未对此多加解释,只是以微笑回应。
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指出在长安这样的繁华之地,公卿们追求富贵,但这种生活又能持续多少年呢?是否为了追逐一时的权势和财富,就放弃了内心的真正追求?谢公似乎对此持否定态度,他更倾向于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生活方式。
最后,诗人引用了任公子的故事,这位古代传说中的钓鱼高手,能够耐心地等待大鱼上钩,象征着谢公那种超脱世俗、坚守自我、耐心等待生命中真正价值的态度。通过这个比喻,诗人表达了对谢公生活方式的赞赏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于历史人物及其生活哲学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