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居岁复穷,闭户守冲澹。
风阴原野悲,月黑庭除暗。
淅沥静先知,崩奔谁与探。
坐想青瑶林,寒光生素艳。
端居岁复穷,闭户守冲澹。
风阴原野悲,月黑庭除暗。
淅沥静先知,崩奔谁与探。
坐想青瑶林,寒光生素艳。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诗人独处的情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首句“端居岁复穷”,点明了时间背景——年末,诗人独自在家,面对着生活的困顿。接着“闭户守冲澹”一句,不仅写出了诗人关闭门户,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也暗示了他内心追求的平静与淡泊。
“风阴原野悲,月黑庭除暗”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白天的阴冷与夜晚的黑暗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风声在空旷的原野上回荡,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而夜色中的庭院,则一片昏暗,更添了几分孤寂。
“淅沥静先知,崩奔谁与探”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寂静与孤独的感受。淅沥的雨声,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声音,它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在提醒着诗人,自然界的规律依旧在运行,而人世间的喧嚣与纷扰却已远离。而“崩奔谁与探”则表达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探索,但又因环境的限制而无法实现,流露出一丝无奈与遗憾。
最后,“坐想青瑶林,寒光生素艳”两句,转而描绘了一幅想象中的美景。诗人坐在室内,心中却向往着外面那片被白雪覆盖的青瑶树林,那里的寒光照耀下,树木呈现出素雅的美。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是对心灵纯净、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昔为社长时,方投未可录。
一遇长桑君,古今皆叹服。
天地为至仁,既死不能复。
先生妙药石,起死效何速。
日月为至明,覆盆不能烛。
先生具正眼,豪釐窥肺腑。
谁知造物者,祸福相倚伏。
平生活人手,反受庸医辱。
千年庙前水,犹学上池绿。
再拜乞一杯,洗我胸中俗。
昨日游黄华,抵暮方言还。今晨到?峪,驱马五松边。
未移金门日,还指元康烟。
山中富清境,不暇相周旋。
大似山阴客,望门却回船。
空怀上方寺,矫首浮云颠。
瀑布落晴雪,金灯开夜莲。
何当重经过,岩下细留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