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寺中观梅》
《寺中观梅》全文
宋 / 史弥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慈尊宴坐众香国,环列毗耶彼上人。

老子也揩凡肉眼,来瞻清净法王身。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ōngguānméi
sòng / shǐníng

zūnyànzuòcóngxiāngguóhuánlièshàngrén

lǎokāifánròuyǎnláizhānqīngjìngwángshēn

翻译
慈悲的尊者在众香之国静坐
围绕着毗耶城的是众多修行者
注释
慈尊:指具有慈悲心的尊贵人物。
宴坐:静坐冥想。
众香国:比喻极乐或香气四溢的地方。
环列:环绕排列。
毗耶:古印度城市名,此处可能象征修行者的聚集地。
彼上人:指那些高僧或修行有成的人。
老子:这里可能暗指道教创始人老子,也可能借代智慧长者。
揩:擦拭,这里形容用目光扫视。
凡肉眼:普通人的肉眼,与尊者的清净眼相对。
瞻:瞻仰,观看。
清净法王身:指修行者达到的清净无垢的佛身或高僧的形象。
鉴赏

这两首诗分别展现了佛教与自然景物的美丽意境,下面我将对其进行鉴赏。

第一首诗描绘了一幅佛教圣地的图景。"慈尊宴坐众香国"中的“慈尊”指的是佛祖,"众香国"则是佛教中的净土或仙境,这里形象地表达了一个充满香气和平安的理想之所。"环列毗耶彼上人"中,“毗耶”应为“毗卢”之误,意指佛陀的居所,而“彼上人”则是对居住于此净土中的高僧或菩萨的尊称。这两句交织出一个遥远而神圣的佛国景象。"老子也揩凡肉眼"中,“老子”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某位修行者,而“揩”字有擦拭之意,意味着超脱世俗的肉眼观,以达到心灵的清净。“来瞻清净法王身”则表达了对佛陀清净法身的仰望和追求。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首诗《寺中观梅》则是宋代诗人史弥宁所作。诗中没有直接提及梅花,却通过环境描写和意象联想,表达了对梅花独特韵味的赏析。在这短暂而精炼的句子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寺中”这一特殊场景,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一处静谧、幽深之所。梅花在这样的环境下,其孤傲与清高自不言而喻,它们独自绽放的姿态,更显得超凡脱俗。诗人通过这种间接描写,不仅展示了梅花的美丽,也映射出了自己对于自然、禅意的深刻领悟。

两首诗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一种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赞美,无论是佛教净土还是自然之中的孤傲梅,都寄寓着诗人超脱尘世的向往。

作者介绍

史弥宁
朝代:宋

史弥宁,字安卿,鄞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庆元末前后在世。嘉定中,以国子监生莅春坊事,带阁门宣赞舍人。知邵阳。弥宁著有诗集友林乙稿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采莲曲

生小横塘住,烟波一棹轻。

年年采莲惯,莲种尽知名。

镜影净湖光,人面花枝映。

红衣薄似侬,不耐秋风冷。

朝来采莲处,露叶未曾乾。

欲取珠相赠,终怜无定圆。

折莲丝绕手,根蒂还牵藕。

回棹漫相惊,鸳鸯此中守。

(0)

溪上曲

溪头日落寒鸦悲,往来溪上攀杨枝。

溪小无声杨枝堕,游鱼穿波花满舸。

回首东山月半竿,水天苍茫一色寒。

但见暝色千里来,随人直上高楼端。

芦荻萧萧风又起,夜深落叶落不止。

(0)

自题道装像

双峰丫髻道家装,回首云山去路长。

莫道神仙颜可驻,麻姑两鬓已成霜。

(0)

游岳麓·其四

天低暮霭薄,返照明村西。

芳洲采杜若,枉渚搴留夷。

秋花黄未开,叶落灵均祠。

湘波流浩浩,遗恨空凄凄。

白云自往还,帝子降何时。

风裳与水佩,缥缈不可期。

轻舟泛明月,归客苍烟迷。

江鹜如解意,争随帆影飞。

(0)

秋海棠用渔洋山人秋柳四首韵·其一

销尽幽闺怨女魂,和烟和雨映重门。

枝分翠黛秋无影,泪化红冰镜有痕。

漫道轻盈桃叶渡,剧怜惆怅浣花村。

风姿本是神仙品,菊婢何堪共比论。

(0)

过三叉河·其一

落木满天涯,孤帆逐暮霞。

凄凉舟一叶,曲折路三叉。

树影随波动,山光隔岸遮。

篷窗凝望处,寒雁落平沙。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