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步过烟堤,书堂隐石蹊。
奎文悬日月,义路示端倪。
稽则心有获,议斯政不迷。
髫年今半百,识训耳言提。
信步过烟堤,书堂隐石蹊。
奎文悬日月,义路示端倪。
稽则心有获,议斯政不迷。
髫年今半百,识训耳言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学古堂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学问与道德的深刻思考。首句“信步过烟堤,书堂隐石蹊”以自然景色引入,仿佛漫步于烟雾缭绕的堤岸,偶然间发现了隐藏在石径之中的书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接着,“奎文悬日月,义路示端倪”两句,将书堂内的景象与宇宙的宏大相联系,暗示着知识如同日月般照亮人心,道德之路则为人们指引方向,寓意深远。这里运用了“奎文”这一典故,象征着智慧与文化的汇聚,同时也暗含着对知识力量的赞美。
“稽则心有获,议斯政不迷”则表达了通过学习和思考,个人能够获得真知灼见,面对政治或社会问题时也能做出明智的判断。这两句强调了知识与道德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最后,“髫年今半百,识训耳言提”以作者自身的经历作为收尾,从童年到如今已过半百,回顾过往,认识到前辈的教诲如同耳边的指导,时刻提醒着自己。这句话既是对个人成长历程的感慨,也是对前辈智慧传承的尊重与感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学问的热爱和对道德的追求,也蕴含了对人生智慧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后辈的殷切期望。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哲思,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不断求索的精神风貌。
城下之师莫问天,只将性命托忠贤。
效官三黜未为恨,闭户七奔方可怜。
虎变不宜怀犹预,龙韬岂惮费迍邅。
前村父老来相问,本望今年是好年。
杜侯洒墨春云暮,纷纷满纸栖鸦聚。
文章不犯世故锋,牛鬼荒虚瓦棺古。
平生傀磊宁独此,跻俗唐虞要遭主。
先君诸父尽金兰,申以婚姻况覶缕。
劳心吏卷官有程,得意朋尊美无度。
尚忆花妍春仲时,休沐黄昏来叩户。
苦怜蟾桂将十分,欲赠海棠无一句。
巷南巷北相遇稀,而此从公慰怀慕。
安石榴红傥可期,公不来过我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