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地箕风白草乾,旗亭歌阕据征鞍。
三冬大雪梁台路,不敢逢君唱苦寒。
动地箕风白草乾,旗亭歌阕据征鞍。
三冬大雪梁台路,不敢逢君唱苦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严冬季节准备北征的场景,同时他要与自己的战友告别。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边塞的艰苦以及将士们的情谊。
"动地箕风白草乾"一句,以强烈的动词"动"形容大地,被狂风吹得颤抖不已。"箕风"即是狂风,如同古代农夫用箕筛米一样,将一切都扬起来。"白草乾"则表现了草被寒风吹得干枯,连绿意也无存,形象地描绘出严冬的肃杀。
接下来的"旗亭歌阕据征鞍",通过"旗亭"这一军事设施,渲染了一种边塞战争的氛围。"歌阕"指的是战鼓声,"据征鞍"则是将士们准备出征的景象,表现了即将启程的紧张气氛。
"三冬大雪梁台路"一句,时间背景被设定在连续三个冬天,大雪覆盖着通往边塞的道路。"梁台"可能指的是古代军事建筑物,诗人通过此处描绘出边塞的孤寂与荒凉。
最后的"不敢逢君唱苦寒"表达了将士们在严寒中所承受的苦难,以及对即将离别战友的情感。他们不忍心面对朋友,恐怕自己的歌声会触动彼此的哀伤情怀,故而选择了沉默。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军事生活的刻画,展现了边塞将士们在严寒中的艰苦生活以及战友间的情谊深厚。
边角悲鸣霜扑地,将校宁甘泼寒戏。
熊旗引队柳营晓,大羽插腰生意气。
虎皮半捲并铁刀,臂鞲蜀锦团雕袍。
士不敢喘那敢骄,肃听号令惟所操。
撚弦唾手试弓刀,例物角花金碗的。
左军右军分两翼,簇簇飞星点红砾。
一麾白羽人肩摩,三军欢踊声鸣鼍。
教头喝赐谁最多,铁丝箭者无以过。
大风飞云歌汉歌,安得一箭开关河。
汉家君王自神武,边头将臣如卧虎。
觉吾目中无此虏,待射金牌大郎主。
石崖天齐勒碑颂,那知援笔无燕许。
老马倦长路,归鸿惬深林。
庐山共江左,久已费越吟。
樵川邈何方,岂解操南音。
三书光范门,香火盟初心。
颇闻丞相嗔,竟欲烦窥临。宁知新种梅,条?雪霜侵。
谁与旋移竹,艺此十亩阴。
所嗟饭不足,未能决投簪。
出处方两难,搔首成孤斟。
南州高士心如水,夜雨炉亭岁欲环。
朝迹只如初到日,州麾犹在两年间。
秋来竹屋多归梦,天与莆人一破颜。
馆下诸生能恋恋,眼中循吏故班班。
相传士子多于鲫,共喜府公清似山。
庆历谏臣书在否,乾淳文赋笔追还。
郎官红熟海风静,通印子肥春网閒。
心事太平儿女语,诗家尊宿鬓毛斑。
欢迎骑竹来何暮,赠别垂杨不可攀。
办与老夫同一念,不忧吾道久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