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栖南越鸟,色丽思沉淫。
暮隔碧云海,春依红树林。
雕笼悲敛翅,画阁岂关心。
无事能言语,人闻怨恨深。
栖栖南越鸟,色丽思沉淫。
暮隔碧云海,春依红树林。
雕笼悲敛翅,画阁岂关心。
无事能言语,人闻怨恨深。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忧郁情怀。"栖栖南越鸟,色丽思沉淫"一句中,"栖栖"形容鸟儿栖息的姿态,而"南越鸟"则特指某种美丽的鸟类,通过对这些鸟儿外表和内心世界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它们的孤独与沉思。紧接着的"暮隔碧云海,春依红树林"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寂之情,昏暗的暮色被碧云遮蔽,而春天则依托于鲜艳如火的花林,这里通过对比手法,强化了诗中景物的情感色彩。
第三句"雕笼悲敛翅,画阁岂关心"中的"雕笼"二字,既可解作精美的鸟笼,也暗指诗人内心的束缚。"悲敛翅"则表达了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和失落感,而"画阁岂关心"更深化了这种情绪,诗人的心境如同被精美但无情的建筑所困,无法解脱。
最后两句"无事能言语,人闻怨恨深"则直接流露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不满和愤懑之情。"无事"表面上看似平淡,但在此处却是对内心世界的掩饰,而"能言语"则透露出即便是在平静的外表下,也隐藏着深沉的怨恨。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失落及对自由的渴望。
庆朋良相遇,夷夏均欢,福沾绵宇。
扶日勋高,更补天力巨。
学造渊微,文赓三圣,被褒语。
来自丹台,生逢华旦,身登仙路。
衮绣归来,水晶宫里,燕处超然,去天尺五。
绿发朱颜,照青春如故。
一粒刀圭,五更丹灶,与赤松游处。
只恐看着蒲轮,趣上沙堤归去。
向烟霞堆里,著吟屋、最高层。
望海日翻红,林霏散白,猿鸟幽深。双岑。
倚天翠湿,看浮云、收尽雨还晴。
晓色千松逗冷,照人眼底长青。闲情。玉麈风生。
摹茧字,校鹅经。爱静翻缃帙,芸台棐几,荷制兰缨。
分明。晋人旧隐,掩岩扉、月午籁沈沈。
三十六梯树杪,溯空遥想登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