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碧濠边,三株细柳眠。
根攲元著水,叶大镇藏烟。
不作栋梁用,岂忧斤斧先。
春风任飘泊,客意亦留连。
冉冉碧濠边,三株细柳眠。
根攲元著水,叶大镇藏烟。
不作栋梁用,岂忧斤斧先。
春风任飘泊,客意亦留连。
这首诗描绘了河边三株细柳的姿态与特性,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哲理意味。
首句“冉冉碧濠边”,以“冉冉”形容柳树在碧绿的水边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柔和而生机勃勃的画面。接着,“三株细柳眠”则赋予柳树以生命感,仿佛它们在水边静静地休憩,与自然融为一体。
“根攲元著水,叶大镇藏烟”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柳树的生长环境与形态。根部倾斜于水面,显示了柳树与水的亲密关系;而宽大的叶子则能遮蔽烟雾,象征着柳树的坚韧与包容。这里不仅赞美了柳树的自然美,也隐含了对生命力顽强的颂扬。
“不作栋梁用,岂忧斤斧先”则是对柳树的一种独特评价。它不追求成为建筑的材料,因此也不必担心被斧头砍伐的命运。这不仅是对柳树自然状态的赞美,也是对那些不追求世俗功利、保持本真生活态度的人的肯定。
最后,“春风任飘泊,客意亦留连”表达了诗人对柳树随风飘荡的景象的喜爱,以及自己对这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春风中柳絮飘飞,既是一种自然现象,也象征着诗人内心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河边柳树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生命、自由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观念。
山居香火伴残经,幽绝全家在画屏。
黄叶村藏一溪碧,白云堆拥万峰青。
安知遇酒分贤圣,但可与人同醉醒。
万事休心惟白发,更须结托老人星。
旧事恍如前后身,龙门四纪更情亲。
茅庐惊叹见斯客,天马超腾感似人。
三径草荒残岁雨,一枝梅作渡江春。
莫言胡越方成别,才隔云涛莫问津。
雨过川原上,凝眸送晚春。
韶光销欲尽,野色望来新。
天末迷蓝嶂,江湄乱曲尘。
重杨难认影,幽鹭莫藏身。
远接天开幕,晴和草展茵。
明时四郊静,凌乱踏青人。
修篁瑟瑟石磷磷,去谒荒祠不厌频。
四皓古来无事客,贰车今世最闲人。
紫芝欲采非仙骨,红药曾题是近臣。
一奠村醪还独酌,满轩松雪照吟身。